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电话:010-87873468
您的当前位置: > 资讯 > 热评 >

用户侧储能:价值待挖的“蓝海”?

来源:中国能源报 编辑:pvnews 点击数:时间:2020-07-01
导读: 电改之后,电力市场价格将更加灵活,假如用户侧配备一定容量的储能,可以在市场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毕竟对于用户来说,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电费问题。所以,当电费弹性可控时,用户侧储能将更具备发展前景。 在江苏镇江投运的全国首个用户侧储能自动需求响应项

  “电改”之后,电力市场价格将更加灵活,假如用户侧配备一定容量的储能,可以在市场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毕竟对于用户来说,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电费问题。所以,当电费弹性可控时,用户侧储能将更具备发展前景。

  在江苏镇江投运的全国首个用户侧储能自动需求响应项目日前迎来 “满月”,这一项目为用户侧储能开辟了除峰谷套利外的新盈利空间。

  用户侧储能曾被业内视为最有潜力的储能发展领域,但受制于种种因素,其装机量迟迟未迎来爆发。业内人士认为,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用电价格处于较低的水平,绝大多数地区的峰谷差价很小,这是导致用户侧储能发展受挫的重要因素。

  未来,随着“电改”推进和盈利空间的拓展,用户侧储能能否成为新“蓝海”?

  用户侧储能市场规模尚小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中,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不含家庭储能)装机规模分别为6183.8MW、1550.2MW、1735.5MW,占比分别为73.6%、18.5%、20.7%。其中,在用户侧储能应用中,分布式及微网储能装机规模为946.8MW,工商业储能装机规模为788.7MW,用户侧储能市场规模并不大。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认为,用户侧储能近年来受不断下降的终端电价影响,盈利空间收窄。一方面,2019年以来工商业电价累计降幅超过20%,峰谷价差空间也随之缩小;另一方面,由于电力市场化交易在全国陆续展开,越来越多电力用户从执行终端目录电价转向市场竞价。

  “此外,当前用户侧储能面临高成本和降电价的双重压力。虽然储能电池、PCS等硬件成本正在快速下降,但用户侧储能项目设计、电网接入、控制软件、安装调试、场地租赁、安全保障等周边成本同样不容忽视。用户侧储能应用环境复杂,加之相关标准尚不清晰,导致项目的可复制性低,非技术成本下降难度大,这些都是影响用户侧储能的发展的因素。”刘勇指出。

  上海煦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剑铎表示,除了成本和电价之外,绝大多数用户侧储能由于并没有参与到电网调度响应中,需求侧响应机制尚未建立,导致现在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仅凭峰谷差价套利。用户侧储能行业必须去深挖自身价值并培育出新商业模式,这样才有望实现规模化发展,提升装机量。

  挑战与机遇并存

  业内专家曾表示,“电改”之后,大趋势是取消目录电价,全面放开经营性电量,用户侧储能将面临除了成本回收周期延长外的更多风险。

  刘勇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储能系统单位容量成本会逐渐下降,电池寿命也会逐渐延长,但与此同时,峰谷电价、基本电价等政策变动也会给储能项目投资带来风险,在投资用户侧储能时,需定量评估这些风险。用户侧储能的投资收益将受到储能系统额定功率、储能系统容量、单位容量成本、单位功率成本、寿命、电池回收系数、基本电价、峰谷电价、储能系统年平均运行天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一位电力行业专业人士表示,现在的经济形势、能源形势处于特殊时期,且电力系统既有长期积累的矛盾、又有新的突发性问题。用户侧储能整体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矛盾需要重视,一些化学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制约了储能的发展。

  有业内专家认为,锂电池的安全性在技术上可以解决,但问题在于如何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

  虽然业内普遍认为用户侧储能投资风险大,但是李剑铎认为,“电改”之后用户侧储能或将迎来快速发展。“电改放开竞价之后,整个市场价格将更加灵活,假如用户侧配备一定容量的储能,可以在整个市场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毕竟对于用户来说,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电费问题。所以当用户侧储能电费弹性可控时,将更具备发展前景。”

  未来两年或出现小高潮

  目前,储能发展受到电网影响较大,业内人士认为,不管是电厂的灵活性改造,还是分布式能源加储能,都要有全局一盘棋的意识。阳光电源副总裁程程强调,储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能源的需求和供给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而“电改”的本质是市场化配置电力资源,用户侧储能的机会在于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但是,当前分布式能源受电网渗透度的影响,发展十分有局限性。

  此外,储能系统集成商集成设计能力也参差不齐,一方面受限于成本,另一方面受限于技术水平。以40尺标准化集装箱为例,内部风道设计、模块设计、消防设计、顶层架构设计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刘勇认为,从远期来看,在储能系统集成设计能力之外,涉及运维、调度、安全管理、云平台等全链条的服务尤为重要。

  同时,刘勇建议,不但要尽快明确储能特殊电力资源属性,而且要根据储能具体功能监管其投资与运营,厘清储能在发、输、配、用各个环节的应用价值,加快各区域和地方辅助服务市场建设,通过开放的电力市场和灵活的市场化价格机制去体现储能的多样性商业化价值。

  虽然短期内用户侧储能发展受多方制约,但李剑铎认为,当前,储能要实现真正的市场化应用,场景还是在用户侧。“我国集中式能源已经非常强大,接下来发展就要看分布式能源,可能过去一两年用户侧储装机量较少,但我个人预计,未来两年用户侧储能会有一个小高峰的出现。”

责任编辑:pvnews

欢迎太阳能光伏企业新闻投稿及太阳能等新能源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PVNews 京ICP备1201504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