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36亿,被国资接盘,这家顶着"国宝"之名的公司能否走出泥潭?
因世界首座熊猫外形光伏电站而名声大躁的熊猫绿能(0686.HK),目前正在遭遇巨大的业绩爆雷。
3月19日,熊猫绿能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管理层评估,预期2019年度综合净亏损将达36亿元。
没有人想到会是这种结果。成立二十载的熊猫绿能是知名的全球光伏电站的投资、开发和运营商。熊猫绿能原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李原曾在2016年宣布“熊猫100计划”,即在全球范围内建设100座熊猫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5GW。
昔日豪言仍在,但去年6月,这位雄心勃勃的浙商从熊猫绿能离职,这项计划也因而搁浅。
制图/饱饱
相应的,熊猫绿能总装机容量不增反降。截至2019年底,熊猫绿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2GW,较2018年减少15.9%。
不过,随着熊猫绿能最大一笔融资尘埃落定,这场巨大的危机或将暂缓。
2月18日,熊猫绿能成功增发高达71.77亿股股份,筹得17.9亿港元资金。京能集团通过京能香港成功认购熊猫绿色增发的71.77亿股份,持股32%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熊猫绿能也因此正式宣告易主京能集团。
熊猫绿能几经易名,曾先后更名为太益控股、金保利新能源、联合光伏。如今,该公司在最艰难的时刻终于迎来它的“白衣骑士“。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京能集团计划向熊猫绿能提供80亿-100亿元人民币的增信担保,以降低熊猫绿能的融资成本。
光伏领域国资接盘,成了光伏下半场的显著特点,竞争格局也将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重塑。而对于希望成为“全球领先的生态发展解决方案供应商”的熊猫绿能来说,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01
亏损困境
熊猫绿能指出,亏损原因主要归于附属公司亏损及资产减值,包括无形资产之减值支出,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支出,若干应收账项之减值支出以及金融工具之公允值亏损。
事实上,熊猫绿能的危机两年前便已初现端倪。
彼时,在通过单晶电池和薄膜电池建设熊猫电站成功获得业内外高度关注后,熊猫绿能开启高速奔跑模式。
“熊猫100计划”便是李原最为看重的战略方向。他曾公开表示,要将“熊猫电站”建到世界各地。与招商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这家企业的长远目标一脉相承,即熊猫绿能将成为全球最大、最专业的太阳能电站运营商和新能源综合服务商。
但令李原没有想到的是,他雄心勃勃的“熊猫100计划“仅仅推出两年,便被”531“按下了停止键。
“531”新政推出后,中国光伏发电的补贴问题凸显,加剧光伏企业的资金困难。熊猫绿能的盈利能力因此大幅缩水,负债水平也水涨船高。截止2018年12月31日,熊猫绿能共计负债220亿元。
同年,熊猫绿能预计亏损额逾2亿元人民币。而年报的结果显示,这个预计过于乐观:2018年,熊猫绿能综合净亏损约为人民币4.54亿元。
李原的离职令熊猫绿能的境况雪上加霜。
2019年6月,李原以“要花更多时间用在其他事务上”为由辞任首席执行官一职。此后,卢振威、钟晖这两位“招商系”人士分别被任命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
他的离职或许是一个被动选择。接近熊猫绿能的知情人士称,疲软的市场环境下,李原持续高速扩张的步伐思路和格调,可能触及大股东招商新能源的增资底线。
业内人士表示,钟晖等人士的介入正是为熊猫绿能开启下一步降本增效,优化资产结构。
不过,熊猫绿能的情况并未因“大换血“而好转,反而每况愈下。
2019年6月30日,熊猫绿能短期借款为61.62亿元人民币(同期内长期借款(1年以上)高达134.5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5.46%,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2.2亿元,不足以覆盖60多亿元的短期负债。
2019年7月,一位知情人士向媒体表示,熊猫绿能已开启了裁员和出售资产计划,且存在出售公司的可能性。
实际上,与此同时,熊猫绿能一直在展开自救。
先是出售电站。债务危机下,熊猫绿能疯狂变现。2019年3月,熊猫绿能发布公告称,拟出售英国6个太阳能电站,总计82.5MW项目的全部股权,代价约3404.9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94亿元),出售电站后的确认收益约180万英镑。
熊猫绿能全资子公司联合光伏拥有江苏丰县晖泽光伏能源33%的股权,同年7月,联合光伏拟4335万元出售17%股权。该公司拥有两个光伏电站,分别为3.8MW和20MW。未经审计的预估收益为1200万元。
此外,熊猫绿能还通过增发等方式进行融资,以期改善其经营性现金流,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
通过补贴增收的愿望一直落空。直至今日,第八批补贴目录仍未落地,熊猫绿能的财务问题变得愈发无解。
截止2018年12月31日,熊猫绿能应收账款达到40亿元人民币,尽管在2018年9月和2019年1月,其先后收到补贴1.98亿元、5.49亿元人民币,但比之巨大的缺口仍然是杯水车薪。
02
国资入局
不过,熊猫绿能还未走至悬崖边缘。
2020年2月18日,熊猫绿能宣布,京能集团通过其香港子公司认购了熊猫绿色近72亿股新股份。此项交易使京能集团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紧接着,其组织架构也迎来第二轮“大换血”,京能集团高管入局。来自京能集团的张平获委任为熊猫绿能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等多个职位;同时,同样来自京能集团的黄慧获委任为熊猫绿能执行董事及首席财务官等职位。
京能集团由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BSCOMC)全资拥有,BSCOMC由北京市政府全资拥有,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监管。
新任董事长张平诠释了京能集团认购熊猫绿能的原因:“这次京能集团认购熊猫绿能,是北京市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建立混合所有制的实质性举动,是京能集团获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之后,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着力点。”
对于京能集团来说,这次并购交易是其战略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认购完成后,京能集团控股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11GW。
对于熊猫绿能而言,大手笔引入国资股东后,除可以偿还短期债务之外,也有利于其提升信贷评级,减少融资成本。就在数日之前,熊猫绿能获得华青的1099万美元贷款。
至此,熊猫绿能谋求自救的这场硬仗,算是取得阶段性胜利。
实际上,作为我国最早一批参与光伏电站投资的企业,熊猫绿能代表了当时一批手握“重金”进入光伏市场的资本企业的共同遭遇:资金充裕,预期良好,大举入局,却又在补贴拖欠困境下,疲于卖身保命。
协鑫新能源是典型的例子。去年6月4日,保利协鑫能源(03800.HK)和协鑫新能源(00451.HK)发布公告,宣布拟将向华能集团出售其所持有的协鑫新能源51%的股份。
协鑫新能源当时的补贴缺口总计高达62亿,在负债高企、大数额补贴未下发的情况下,加上近几年扩张过于迅猛,若协鑫想维持业务拓展和运营,只能选择变卖资产或谋求跟融资成本最低、资金最充裕的国企合作。
在协鑫新能源之后,顺风清洁能源、兴业太阳能、江山控股、爱康科技等众多光伏企业也纷纷走上出售光伏资产的道路。
然而,与国企的合作并没有想象得顺利。备受业内瞩目的华能与协鑫新能源的交易,结果以华能终止收购协鑫新能源控股权,调整为收购其资产告终。
相比之下,熊猫绿能算得上这批“落难企业”当中的幸运儿。
但迎来白衣骑士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相关机构表示,这家企业未来需专注于收购后的业务和财务状况,特别是京能集团需要向熊猫绿能提供的财务支持,以及其降低后者借款成本的能力。
“凡为过往,皆为序章,审视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年元旦当天,时任熊猫绿能集团CEO钟晖曾在新年贺词中说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熊猫绿能的未来能否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