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基金助力 硬核实力引领 迈为股份"领跑"全球光伏装备制造
从运河畔10多人的小公司,到63亩新厂房中腾跃而起的科创板“新星”;从进口产品占据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到超80%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迈为造”……2010年至今,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吴江开发区的助力扶持下,一路快速成长,用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实现了中国光伏装备制造产业对国外依赖度的“大逆转”。
10年前,创始人周剑组成研发团队,研发出国内首台丝网印刷设备。吴江开发区国有投资基金——东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获悉后,立即与周剑团队接触。“当时只有孤零零的一台样机,但技术方案的高前景、高技术和高平台打动了我们。”东运创投负责人回忆,仅用3个月就成功将创始团队引进吴江开发区并注册公司。当年,公司就获得东运创投1000万元融资支持。
当时,国内光伏企业的产线上几乎“清一色”是“洋面孔”——“从生产设备到材料技术,90%都依赖进口,企业则以产品代工为主。”迈为股份董事会秘书刘琼介绍,迈为股份创立伊始也受到欧美对我国光伏产品“双反”政策的影响。但在吴江开发区和多个国资股权投资基金的支持下,迈为股份将行业低谷期转变为机遇期——“有了资金的支撑,我们可以沉下心来,锚定高端装备制造,奋力创新、储备技术,也孜孜不倦地更新产品,来匹配行业和客户的需求。”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资金是“血液”,人才是“命脉”。吴江开发区深知这点,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2亿元规模的本地引导基金“东运创投”。2017年又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的“同运仁和”母基金。迈为成为开发区首批获得基金支撑的企业之一。同时,吴江开发区与全国1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充足高质量的人才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回忆当年,周剑说,资金扶持、人才支撑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项目落地的重要因素。迈为之所以选择在吴江落地,开发区产业“母基金”提供了重要扶持;开发区专业人才服务团队提高了充足的人才资源保障;“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良好营商环境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沃壤。
去年,吴江开发区正式施行了“人才+科技+基金”链式发展模式,打通了引育高端人才项目源到助力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的通道。这套模式从产业发展方向、项目团队或领衔人背景、基金投资情况等角度规定了项目准入需同时具备的条件。招商局、科技局、发展总公司作为“对接部门”,在与项目前期充分接洽、评估的基础上,人才办牵头对符合条件的优质项目组织开展集中评审。通过评审的优质项目,不仅可以在办公用房、人才公寓、研发厂房等方面享受减免优惠政策,还可以优先申请500万元的股权投资,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吴江开发区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财政奖励政策。
正是受益于这一机制的探索,迈为在短期内获得快速发展,成为吴江开发区自主培育的“第一股”,于2018年11月9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经历“打磨修炼”的迈为股份“拳头产品”——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获得市场认可,占有率持续上升,目前国内市场份额已突破80%。“目前产线可以做到1.05秒印刷一片,日产量可达12.5万片,为全球最快。”刘琼介绍,从2016年起,迈为就成为了全球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行业的“领跑者”,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客户的使用,还进入越南、印度、泰国、新加坡等光伏新兴国家,实现了少有的高端装备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