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两大鸨种群共82只大鸨“就地越冬” 或与气温升高有关
记者19日从一项最新的鸟类调查中获悉,在吉林省西部地区,有越来越多的大鸨东方亚种留在当地越冬。专家分析认为,这与当地气温升高有关。
大鸨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19年全国鸟类同步调查显示,大鸨东方亚种在中国的数量为1670只。过去研究者认为,大鸨需要到温暖的南方度过漫长冬季,而只有零星雄性除外。
然而,气温变化正在改变大鸨的“生活习惯”。近期,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调查人员在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白城牧场发现了两个大鸨越冬种群,共82只大鸨。
“气温升高有利于雌性大鸨越冬。”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姜力分析说。
气象数据表明,2020年11月至今年1月,该保护区所在的镇赉县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高1.2℃,其间还出现过“极端高温”12.8℃。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常务委员潘晟昱认为,大鸨是世界上最重的飞鸟,长途迁徙耗费太多体力,在环境允许的条件下,留下来越冬或许是一种“更经济的选择”。
调查还发现,两个大鸨种群活动范围均在10公里的小范围内。调查人员认为,其觅食地、夜宿地相对固定与没有人为干扰有直接的关系。
更为有趣的是,大鸨越冬时往往雌雄分离。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种群由53只雌性组成,白城牧场的种群则由29只雄性组成。这两个大鸨种群相距大约150公里。
“我们至今也不知道大鸨为什么选择雌雄分离越冬。”潘晟昱坦言,目前中国针对大鸨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这项工作仍需要不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