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电话:
您的当前位置: > 热点 > > 正文

“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改革如何做?广东有这些做法

来源:南方Plus 时间:2021-11-30 16:30:16

11月29日,广东省学校“三全育人”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改革工作推进会在华南农业大学召开,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分享经验。

目前,广东有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22个,并以此引领带动全省学校深化“三全育人”工作。

22所高校开展“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工作,让学校育人基础更加深厚、育人氛围更加浓郁、育人成效更加彰显,目前有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22个。

华南农业大学自2019年1月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改革试点高校。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斌伟介绍,学校强化协同创新,推动“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提质增效。探索建立六维协同育人格局,更加注重育人主体的联动、育人要素的联动、育人空间的联动,通过加强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学院的协同,加强教学与科研、课堂与社区的协同,加强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的六维协同,打造集党建思政、创新创业和管理服务于一体“一园四平台多站点”的思政社区,形成78个育人精品。其中,“一园四平台多站点”思政社区育人项目做到思政工作贴近学生、融入生活,被评为教育部2021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介绍,学校面向全部港澳台侨学生开设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通识必修课程,打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社会发展导论》《大学与人生导论》三门国情教育通识必修课程,组织修订三门课程对应的教材;同时,分别面向港澳台学生、华侨华人学生、外国留学生个性化开设以“中外文明互鉴”为主线的通识选修课程;此外,面向港澳台侨学生的所有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改造,分年度、分批升级改造全校650门港澳台侨学生专业课程、推进特色“金课”建设。

“近年来,广州市番禺区坚持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打造立德树人‘共同体’。”番禺区教育局局长曾敏说,以全过程育人为例,番禺区聚合思政资源,打造全过程育人“大融合”格局。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思政课协同创新分中心,成立4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试点学校、23所文化德育实验学校,以“研学后教”3.0升级版课堂教学改革,找准学科和学段之间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关键点和发展点。同时,番禺区构建了协同推进、综合治理、多元参与的“双减”工作机制,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体系,努力为学生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学生想学习、爱学习、好学习。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为学生点亮点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李大胜说,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学校“三全育人”工作。

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实现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三全育人”目标。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尤为重要。同时,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广东高校如何做好课程思政建设?

广州体育学院教授翁锡全介绍,其团队打造的课程《运动生物化学》以运动员的为国争光和拼搏精神、健康中国这两个接地气的内容为主线,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通过翔实案例让学生更理解身体机能的调控、强度的监测等专业知识,同时让思政教育更加入脑入心。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颖在刚刚举办的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王颖介绍,团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在寒假等节点开展实践调研,实现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的联动育人。学生通过关注和研究留守儿童、新生代农民工等话题,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从而潜移默化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和信念。

“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李大胜说,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所有专业、所有教师、所有课程全面推进,全面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

(文章来源:南方Plus)

责任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精彩放送:

新闻聚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