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电话:
您的当前位置: > 企业 > > 正文

首届交叉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揭牌

来源:壹点网 时间:2022-03-02 11:01:43

2022年2月27日,首届交叉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发展规划处、研究生院承办,主题为“探索创新学科交叉融合机制,推动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改革发展”。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韩启德,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米尔格鲁姆,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比尔·罗斯科,国际交叉学科研究会会长、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经济系主任里克·斯佐斯塔克,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李幼平、倪光南,中国科学院院士汤涛,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刘伟,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原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张穹,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国务院学位委员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竞争政策与大数据中心主任付宏伟,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副主任潘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王轶等嘉宾出席会议。来自国内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两百余名政产学研专家参加了会议。

大会分为揭牌仪式暨成果发布会和首届交叉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揭牌仪式暨系列成果发布会,由刘元春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为更加精准聚焦党和国家现实急需、发展急需、未来急需,学校想党之需,国家之盼,成立交叉科学研究院,紧紧围绕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中国人民大学建设,立足综合优势,统筹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打造新的“学科特区”和“人才培养特区”,加快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新文科建设,努力成为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增长点和驱动新引擎,为探索一条具有人大品质、人大特色、人大使命并引领时代价值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之路,为促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文化自立自新自强自觉奉献人大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发布了“中国人民大学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建设系列成果”,阐述了人文理工交叉融合的“人大模式”,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文理交叉与特色交叉的创新成果。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积淀深厚、优势突出,具有人文理工交叉学科建设的优良传统与发展底蕴,学校将以交叉科学研究院成立为重要契机,真正打破学院和学科壁垒,为学科交叉融合与交叉学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张东刚、刘伟、韩启德共同为研究院揭牌,邬贺铨、鲁昕、张穹、张景安、洪大用、徐青森、雷朝滋、付宏伟、单志广、潘庆、刘元春、王轶等专家学者共同见证。

大会第二阶段为交叉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韩启德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学科交叉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必须利用好学科交叉这一重要创新途径,以科学问题为导向,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形成健康的学科交叉态势。他认为,应鼓励交叉科学的发展,以促进原始创新;应区别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对交叉学科建设抱持积极又谨慎的态度;应探索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对原有学科研究范式、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的精深学习。同时,他指出,建设符合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发展规律的组织与制度环境、学术氛围与生态是学科交叉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韩启德对中国人民大学“独树一帜”的人文理工交叉融合模式表示肯定,对中国人民大学多年来在推动文科与新技术的融合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希望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在交叉学科发展方面作出“人大贡献”。

国务院学位委员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发言时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部署,积极探索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政策环境。从扩大学位授予单位的办学自主权,在学科目录中设置交叉学科门类,研制并发布了交叉学科管理办法等方面有力推动了相关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建设交叉学科。随后,他进一步提出应当深刻认识学科交叉关系到学科范式的重构整合,充分认识学科交叉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复杂性,高度重视学科交叉发展机制建设的有效性,深入落实交叉学科和学科交叉成果评价的综合性。最后,他希望人民大学能够继续发挥“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核心优势,突出交叉科学研究院文理交叉融合的核心特色,弘扬优良传统,锐意改革创新,推动我国交叉科学事业繁荣发展。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指出,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主攻方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是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他表示,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要破壁垒、搭平台、建机制,深化科研评价改革。社科司将结合启动实施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专项、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等工作,着力探索科研组织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大力培育和催生新的学科和学术增长点。希望人民大学立足前期探索基础,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势特色,聚焦人文理工交叉融合,建好交叉科学研究院,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不懈努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副主任潘庆表示,将深入推进交叉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机制、成果合理评价等亟需的改革,加快我国交叉科学领域突破性创新成果的源头产出,强化交叉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打造交叉科学研究基金管理机制的“中国模式”。目前,交叉科学主要在大众认知层面、科研人员层面以及战略管理层面都面临挑战。潘庆指出推动交叉科学发展,需要从人才培养做起,优化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方式;从生态建设做起,建立交叉科学理念,孕育交叉科学文化;从初心使命做起,理清思路,探索前行。祝贺人大交叉科学研究院成立和首届交叉科学研讨会胜利召开,期待人民大学在雄厚文科的基础上推动文理交叉融合发展。

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米尔格鲁姆对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的揭牌仪式表示了祝贺。米尔格鲁姆与大家分享他亲自领导的跨学科产学研创新项目及相关成功经验,包括: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适度使用专业术语,促进深入交流;强调领导力与团队成员互信;以包容的精神评价验收交叉学科成果。他期待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能够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创新研究视角,孵化重大创新课题,培育复合型交叉人才。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比尔·罗斯科表示区块链是一门交叉学科的研究,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经济学、法学、国际关系等诸多学科。近年来,通过学科交叉、交叉学科的建设和政产学研多方努力,最终让区块链在现实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团队在区块链领域的学科交叉研究成果已经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力。

研讨会第二环节为嘉宾致辞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杨东、陈彦斌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邬贺铨结合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强调了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跨界融合,开拓了广阔的技术创新空间,对交叉科学提出了很多新课题。邬贺铨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在区块链、数字经济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建设和发展。他表示,期待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的成立为我国学科创新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从科技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的关系角度,强调了体制与理念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阐述了学科设置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张景安对中国人民大学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院系学科交叉平台,勇筑前沿性研究、交叉性研究新高地,培养文理兼备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等方面的贡献做出了高度评价。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认为学科交叉带来了新学科、新体系、新范式、新技术和新结构。因此,她建议交叉学科的研究实践,应当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和进程相结合,与国家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和价值体系建设相结合,与科技进步和新技术转化应用相结合,与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中国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理论相结合,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她期待人民大学为国家发展培养出更多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同时关注交叉学科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原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原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张穹从数字经济时代竞争和反垄断发展的视角出发,指出了交叉科学发展的必要性与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他表示,希望人民大学能够为数字经济时代竞争理论和制度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依靠人文社科大学科优势为我国的交叉学科发展做出独特贡献。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指出,建设科技强国,数据驱动、学科交叉的科研新范式很可能是未来的重要机遇。科学大数据的应用将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更高的数据起点、全新的理论视角,也必将推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深度交叉融合。他表示,人民大学提出的“数据+”概念是一种非常有益的积极探索。他对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的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竞争政策与大数据中心主任付宏伟肯定了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在交叉学科建设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贡献,分析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背景下市场监管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指出了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对跨学科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政策理论研究和技术支撑融合发展的方向。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分享了对交叉科学和学科交叉的认识,认为交叉科学是未来学科发展的融合、综合和集成。以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趋势为背景,分析了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区块链、元宇宙等体现的是技术交叉、应用交叉、产业交叉、管理交叉等,需要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加强衔接和配合,避免“各扫自家门前雪”。单志广高度肯定了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的战略眼光,相信未来人民大学必将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优势学科的龙头效应,以“交叉”带动学科之间的创新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通过自然科学“薛定谔的猫”与社会科学“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两只“猫”,生动形象的分享了对交叉科学研究的思考及自身的实践体会。他指出新时代探索践行交叉学科,可以以“授时(timing)、哈希捆绑(hashing)、语义锚定(homing)”三项创意来开启,由此也进一步诠释了钱学森的“灵境”思想。此外,他还分享了“一事一验的统一内容标签(UCL)国家标准”产生过程。最后,李幼平院士祝愿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能够早日建成国家级交叉中心,并向世界推广中国学科交叉的模式与经验。

国际交叉学科研究会会长、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经济系主任里克·斯佐斯塔克指出,交叉科学的管理会受到原本单一基础学科管理体系的制约,他期待人民大学的交叉科学研究院能够探索创新交叉科学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建设,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更好地推动交叉科学研究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从专业的角度分享了关于交叉科学的想法,指出实现交叉学科领域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是探索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中国科学院院士汤涛从人工智能的数学应用和智慧教育应用两个方面探讨了交叉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教授、清华大学教授、IEEE会士丘成栋讨论了数学在交叉科学中的基础性作用,对人民大学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突出贡献做出了充分肯定。东京大学教授、国际卓越大学院院长田村善之认为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提出了各种新问题和挑战,因此,跨学科合作研究十分必要。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亚洲法律中心副主任安德鲁·古德温肯定了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正在探索的跨学科研究之路具有重大的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5月,是学校立足优势学科发展基础,统筹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交叉学科孵化建设为核心使命的实体教学科研机构,是中国人民大学全面推进改革创新的“学科特区”和“人才培养特区”,旨在学科交叉融合过程中以“取得原创性”促进“学科交叉性”,探索出一条兼具“人大特色”与引领示范价值的新时代人文理工交叉融合发展之路。

交叉科学研究院将秉持“大平台、大团队、大交叉、大协作、大项目”建设思路,坚持“问题导向、项目牵引、平台支撑、团队协同”,突出人文理工深度交叉融合的核心特色,以“揭榜挂帅”和教师双聘制方式打造研究水平高、发展潜力大、战略聚焦性强的高水平跨学科团队,加快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进一步打破学院、学科、专业壁垒,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深度交叉融合,围绕数字经济、区块链、人工智能、国家治理、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推进学科交叉政产学研协同,为学校构建“引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卓越的基础学科、顶尖的社科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学科布局作出关键性贡献,为我国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事业进步作出原创性贡献,为助力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历史性贡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

标签: 交叉科学 研究院 研讨会 学术研讨

相关推荐:

精彩放送:

新闻聚焦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合作 | 法律声明 |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2017-2020   太阳信息网 豫ICP备17019456号-10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