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选用户遭遇"冒充客服"诈骗 专家提醒年前诈骗高峰期需提高警惕
临近年底,又到了骗子"冲业绩"的时候,各种网络电信诈骗事件层出不穷。最近,有网友爆料称在辛巴团队直播间购买产品后,遭遇自称"辛巴客服"或"辛选客服"等身份的骗子的电信诈骗。
网友反映,诈骗电话多为"国际号码",诈骗分子掌握了部分订单信息骗取用户信任,并一步步诱导其进入外部链接、贷款等平台并提供其银行卡账号等信息,骗取钱财,如不加强防范,很容易落入骗子设置的陷阱之中。
"冒充客服"诈骗套路盯上辛巴
看似老套的网购相关电信诈骗套路,因为遇到炙手可热的直播电商和头部主播,再次引起各界的关注。
众所周知,直播电商是2020年电商界当仁不让的流量和销量担当。光环之下,直播"翻车"事件也层出不穷,其中很多是因为被流量放大了行业固有的问题,如电信诈骗等社会和电商平台"顽疾"也开始肆虐到该领域。
近日,网传多名消费者被冒充的"辛巴客服"或"辛选客服"电话诈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了部分被骗网友,网友王女士反映,诈骗电话自称是与辛巴直播间合作的淘宝客服,并准确说出了其订单信息,获取了其信任。对方称,已将王女士加入会员群,服务费每月800元,询问是否取消服务,要求取消时,对方引导其接入"银行客服",并以走流程为由套出其银行卡信息并要求其将余额转账到另一个账户上再取消。就这样,王女士给对方转去5万元,又被诱导打开美团App进行贷款。
记者了解到,同样的骗局已经让多个网友"中枪",被骗用户来自全国,金额从几千元至几十万元不等,被骗资金包括存款和引导的网贷贷款。
类似还有"理赔"为由的诈骗,李女士接到电话称在辛选购买的一款定妆粉成份超标,统一理赔200元。对方让她打开支付宝备用金,冒充"蚂蚁金服"客服以"多打了300"、关闭需要做"流水"等理由引导其一步步操作,被骗取30多万元,其中有20多万来自花呗、借呗、分期乐等网贷平台。李女士回忆,"骗子当时就让我下载这些贷款软件,说是他们平台下发的不需要还。更可怕的是,中间聊天环节,骗子还让我打开页面共享,可以远程看着我的页面指导着我操作,脑子当时就全听他的了。"
据悉,支付宝备用金是支付宝公开推出的一款应急借贷服务,7天内可免费使用。超过7天不归还会影响芝麻分,也会影响花呗、借呗等产品的使用。
骗子的套路总体相似,就是冒充辛巴网店客服或者淘宝店客服,电话一接通便准确报出受骗者的姓名、网购的直播间及产品订单信息。获取信任后,利用电话或QQ,通过取消会员、退货理赔等理由诱骗受骗者转账,甚至网络贷款。
对此,上海誓维利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朱敬称,受骗者发现被骗后需要第一时间报警,并且联系支付平台官方,提供相关报警资料申请冻结资金,这样才有挽回损失的可能性。朱敬建议,"被骗欠下网贷的话,建议不要协商还款,告知对方来起诉你,通过法院的判决来获得一个公正合理的处理结果。如果对方有不当的催收行为,及时报警。"
消费者信息被盗用谁之责?
有受骗者表示,"骗子掌握的信息非常全面是轻信的关键,我们认为是辛巴公司泄露了我们的信息。"也有受骗者认为,"我还是比较相信辛巴的,也可能是黑客泄露的。"专业人士分析,冒充客服诈骗正是利用了消费者对平台或店铺客服的信任心理。
实际上,直播间只是展示场所,实际下单则在电商平台。据了解,消费者主要是在快手App进入辛巴直播间或辛巴徒弟直播间,通过链接跳转到淘宝等电商平台,完成支付下单。有的产品直接跳转到品牌方店铺,有的则到主播专属店铺,信息链涉及到直播平台、电商平台、辛选主播及品牌方店铺、支付平台、物流平台等多个环节。受骗者很可能是在下单后一系列环节中信息遭到泄露。
有受骗者就信息泄露的问题分别联系辛选、淘宝、快手,三者都直言绝对保护客户个人信息,不会泄露。记者从辛选客服处了解到,辛选已为受骗者登记并报警,目前在等待公安机关的处理。
那么是谁泄露了消费者个人信息?专业技术人士分析,在用户完成支付下单的那一刻,订单相关信息就已经创建完成,链接店铺、淘宝平台、短视频平台应该都会有这个信息。也就是说,在信息链的每个环节,都不排除嫌疑,专业人士指出,店铺或者平台官方都不存在泄露信息的主观可能性,然而不排除相关个人谋利和黑客攻击的可能。
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辛巴直播间、淘宝、快手等平台,包括快递公司,是否有责任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什么情况下需要担责任,什么情况下无需担责?据《网络交易管理办法》规定,网络商品经营者、有关服务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或者经营者商业秘密的数据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网络商品经营者、有关服务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而在此事件中,辛选方面在发现消费者被骗后已经在第一时间采取帮助消费者登记报警立案等措施及时补救,帮助消费者维护权益。
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靖怡称,为督促有关网络安全监管部门履行好监管责任,促使网络服务提供者切实承担起安全管理义务,刑法修正案(九)增设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拒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明确了拒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有关法律适用问题。李靖怡认为,《民法典》设立专章规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刑法修正案》增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罪名,《网络安全法》确立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商品和服务提供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义务。
朱敬分析称,平台方如能举证已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用户信息泄露,如通过了公安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认证,就无需承担责任。如果是因为平台存在漏洞导致黑客入侵或内部人员的违规泄密,此时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涉案人员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
综上可见,直播带货、成交等环节均在相关平台上发生,作为网购相关服务的提供方,平台责无旁贷地承担着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责任,遇到相关问题时,平台在责任上首当其冲。
困扰各大平台的"客服"诈骗套路
纵观此次辛选用户被诈骗的相关经过,大家不难发现,骗子"冒充客服"进行电信诈骗的套路极为陈旧,在近些年的电信诈骗中非常常见。诈骗团伙冒充"京东客服"、"淘宝客服"、"拼多多"客服实施诈骗的新闻无处不在,诈骗分子利用了消费者对大平台的信任心理进行诈骗,而在很多案件中,平台都是无故"躺枪"。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以"冒充京东客服诈骗"等关键词搜索,便能发现有众多受害者曾遭到假冒"京东客服"的诈骗。
其中一位受害者称,对方准确说出自己的名字、身份证号、毕业院校等信息,以帮忙注销校园贷账号为由诱导沟通。随后,对方便称需要受害者在贷款平台借款来激活账号,并一步一步诱骗受害者向各个借款平台借款再打入骗子提供的官方收款账户。在冒充"京东客服"的诈骗案例中,受害范围甚广,受骗者少则被骗几千元,多则被骗数十万元。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信息安全也随之成为了一大问题,诈骗团队常常会盗取个人信息,再冒充各大平台的客服人员实施诈骗,诈骗变得无孔不入。
从冒充京东客服"协助注销校园贷账号",冒充淘宝客服声称"理赔",到如今冒充辛选客服的"取消会员"、"理赔"套路,均是瞄准了用户对产品和个人信息的焦虑、贪小便宜、对平台信任度高的心理。
早在2020年3月,公安部刑事犯罪侦查局公布了2019年十大高发电诈骗局,其中"冒充购物客服退款诈骗"赫然列入第三位,占比8.4%,可见该类型的诈骗的危害之广。
为防范用户遭到电信诈骗,警方、各大平台、金融机构均频频发布相关的防诈骗公告,提醒广大网友警惕电信诈骗的相关骗局,保护个人信息,不轻信,不轻易转账或提供个人、银行卡等信息,谨防被诈骗,但相关骗术也不断在"升级",在生活中,电信诈骗仍然防不胜防。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拥有几千万用户的头部主播团队,辛选不是第一次被电信诈骗盯上,此前就有过骗子冒充辛选客服进行电信诈骗的事件。辛选官方公众号在2019年4月2日曾发布一则防诈骗声明,里面披露的"理赔"骗局与上述消费者遭遇的套路完全一致,均是诱使受骗者提供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并将资金转出。近期,辛选也在11月发布了防诈骗公告,并多次通过公告、客服提醒、短信等形式提醒消费者警惕冒充客服相关骗局,提醒用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点击带有链接的短信,不要随意透露短信密码,不要轻易转账、汇款等。
年前电信诈骗高峰期需提高警惕
随着年关的接近,网购年货又成为一股热潮,而网购相关的电信诈骗也进入高发期。那么,对此类"冒充客服类"电信诈骗应当如何识破和防范?专业法律人士给出网友以下提醒:
1、 快递、物流、电商平台、银行等均不会要求用户离开平台通过具有转款功能的社交软件进行退、赔款,绝大多数退、赔款都是从消费者支付的账户中原路返回。
2、 常规的退、赔款会有一个时间审核阶段,不会要求消费者在短时间内按照指导操作;遇到任何订单交易问题,请拨打商家预留的正规客服电话,切勿相信通过其他方式和你取得联系的人,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商家或咨询公安机关。
3、 保护好个人的信息安全、不要随意在网站上泄露个人身份信息、家庭信息和各类订单信息,遇到链接不随意点击、遇到二维码不随意扫描、遇到电话不轻信。
专业人士提醒广大网友:除了互联网平台需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用户在互联网上也需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提高警惕,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轻易在网上录入个人信息,对疑似诈骗的行为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提高安全意识谨防电信诈骗。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