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电话:
您的当前位置: > 聚焦 > > 正文

华为金融“摸着石头过河”|焦点

来源:北京商报 时间:2023-10-19 09:21:25

华为旗下支付业务再有新进展,这一次是从“讯联智付”摇身一变成“花瓣支付”。

从2021年曲线获牌,到2022年注册商标,再至如今变更名称,华为支付的每一步都是“有备而来”。


【资料图】

“华为钱包月活用户已达1亿,以华为钱包为入口,华为支付发展速度非常快”,一年前,华为对外表态华为支付不对标支付宝、微信,而是为打造整个鸿蒙生态的基础设施。那么至今这一鸿蒙生态建设情况如何?作为华为金融业务在C端的重要载体,花瓣支付又将如何构建市场竞争力?各大巨头都在竞逐的金融业务,华为为何如此谨慎且克制?又要注意哪些边界?

花瓣支付进场

一则支付机构信息变动引发关注,而这一次吸睛点主要在于华为。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更新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变更许可信息,同意深圳市讯联智付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讯联智付”)变更公司名称为“花瓣支付(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瓣支付”)。

讯联智付,也是华为两年前大举收购的支付牌照,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有效期至2024年7月9日。2021年3月,讯联智付发生工商变更,华为成为唯一股东,完成对讯联智付100%股权的收购,而该举措之后,华为也正式成为小米之后第二家拥有支付牌照的手机厂商。

针对讯联智付更名为花瓣支付一事,北京商报记者向华为方面采访,但未获后者回应。

收购牌照两年再度更名,背后或有多方因素推动。一方面,在分析人士看来,本次华为旗下支付机构的更名,首先与即将正式出台的支付新规有关。

该新规可追溯至2021年初,人民银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七条明确规定,支付机构的名称中应当标明“支付”字样。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或者变相从事支付业务。不从事支付业务的,任何单位不得在单位名称中使用“支付”字样。

更重要的是,将支付机构名称更改为已注册商标的“花瓣”,不仅从外观上与华为品牌LOGO契合,具有一定的用户辨识度,更对华为在支付业务上的布局有一定意义。“支付对大厂来说,已经是必备的基础服务牌照之一”,正如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所说,从品牌战略来讲,更名成功可能标志着华为支付为下一阶段更大范围推广做好了准备。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同样认为,近年来,支付牌照已成互联网及产业巨头竞逐的赛场,华为的入局既能够提升整个支付市场的活力,也表明支付牌照对于巨头而言存在较高的商业价值。

不过,在华为手机App中华为支付的功能页,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仍显示“本服务由迅联智付提供”,可见目前并未完成更名。不过业内也预测,不排除未来会推广花瓣支付。

酝酿支付已久

从2021年3月拿牌,2021年9月推出华为支付,并在2021年10月将其应用于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门票销售,华为支付崭露头角。再到2022年7月,华为注册花瓣支付相关商标,有效期至2032年6月,至今再度更名为商标名称。华为支付的每一步,都有其准备和考量。

对于华为支付业务的定位,一年前华为终端云服务支付BU总裁马传勇曾首次详解发展战略。他表示,“华为钱包月活用户已达1亿,以华为钱包为入口,华为支付发展速度非常快”。“华为支付定位于创新的全场景支付平台,不对标微信支付、支付宝等”。

华为支付的目标是打造整个鸿蒙生态的基础设施,在鸿蒙系统当中,希望华为支付能够为用户开户、绑卡、收单、交易整个过程做好赋能,让用户只需一个华为账号,即可畅享全场景、跨终端的便捷支付体验。

如今,随着公司名称的获准变更,华为正式完成了支付轨道的基础铺设,构建“鸿蒙生态”又进一步。

北京商报记者从华为钱包功能与应用场景来看,其已然不只是一个付款的工具,而变成了集支付、生活、零售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可以NFC闪付,可以手机充值、交通出行、加油,还能在华为商城或是华为旗下“莫塞尔”购物,以上功能均支持华为支付。

对C端,华为支付为用户提供余额支付、银行卡支付、红包、充值、提现等服务,生态覆盖华为主题、华为云空间、华为音乐、华为视频等华为系应用,也支持芒果TV、有道云笔记、PP视频等第三方应用。

另对B端,据介绍华为支付也可为企业用户提供快速集成支付能力,提供资金结算、自动分账、营销赋能等服务。

在王蓬博看来,目前华为支付在C端还是依托华为手机的体系进行服务,而B端扩展性相对较强,上下游产业机构都可进行服务。

在苏筱芮看来,华为支付近期的动作既能在夯实自身实力的同时抵御外部竞争,为生态圈内支付结算业务的合规打下根基;也能够借助鸿蒙系统的持续扩张来对支付业务的商用进行前瞻性布局,未来支付业务结合华为专长的5G、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等前沿应用均存在一定的想象空间。

贷款引流边界

现身华为钱包App中的不仅仅是支付,还有不少其他金融服务。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从华为布局的金融业务来看,主要涵盖保险、借贷、信用卡、基金等,业务模式主要为其他平台导流。

但或受限于牌照问题,与支付服务不同,华为在其他金融业务上一直显得格外低调与谨慎,多次声明其“只做引流”。

尽管引流,但华为不忘在其中“取上一瓢”。北京商报记者在体验借款申请的过程中发现,根据华为钱包借钱与隐私的声明,“华为合作金融机构可能会根据用户的身份证信息、手机号、个人影像信息、住宅信息、工作信息、收入信息、联系人姓名和电话、企业邮箱、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应用安装列表、应用使用行为以及风控信息等进行进一步审校”,而上述信息由“华为钱包”进行收集并安全传输给金融机构,同时华为会存储用户的身份证信息和手机号用于华为账号的实名认证。

在填写基础信息后,记者被匹配了度小满提供信贷服务。借款协议中也显示,“借款人同意贷款人和/或其授权、委派的第三方将收集、保存的借款人的信息提供给平台用于向借款人提供进一步的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监管曾提出断直连要求,要求网络平台机构实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全面“断直连”,严格通过持牌征信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规范个人信息采集使用。

对于断直连要求及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华为进行采访,同样未获回应。

“华为的类似金融服务主要是将相应的数据推送给金融消费者,建立起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具有流量投送的意义。因掌握着大量前端客户入口,可以进行精准的用户画像,因此华为发展金融业务在流量导入与客户基数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亚指出,但与此同时,平台也需要注意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必须基于金融消费者的确认许可才能进行服务产品的推送。

对此,苏筱芮则指出,机构在金融场景布局中,一定要关注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工作,遵循“最小必要”原则,明确数据收集和使用范畴,使得收集个人信息不断规范化。

“成长”掣肘何解

华为的入局,进一步提振支付市场活力,但业内也认为,要撼动目前市场支付格局,仍有不小难度。

从行业整体格局来看,近年来,支付牌照已成各大互联网及产业巨头竞赛场,作为基础服务行业的第三方支付,行业格局已大体保持稳定,且产业链路也更加清晰。

“一方面,拥有支付牌照可以帮助互联网平台在提升合规经营水平的同时降低支付通道成本;另一方面,部分互联网平台经过多年的业务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流量和数据,利用支付进行沉淀,可依托商业链条、场景拓展相关增值服务,完善自身平台的生态体系。”王蓬博说道。在他看来,华为的竞争力体现在其自身的产品生态体系,比如华为手机和相关生态产品的广大用户,国人对华为品牌的认可以及对华为手机上下游供应链的影响力。

不过也有其推广掣肘,“短时间看要想做到两大支付巨头的规模,是不可能了,只能是先逐渐依托内部生态进行用户转化,还要面临用户对两大使用习惯上的依赖,面临转化成本的提升。”王蓬博提到。

对于支付,马传勇曾表示,华为支付最后能“长”到多大,在多长时间里要占多少份额,华为没有制定具体的商业目标。但随着用户的体验升级,设备的不断增多,新场景的不断覆盖,其相信在未来的支付场景当中,华为支付会成为在日常生活当中真正用起来的工具,至少是其中之一。

“成长”需要时间,在业内看来,华为入场短期内不会改变行业格局,仅消化内部可转换用户,搭建合规可持续的技术系统,就需要很长时间。王蓬博建议机构从基础入手,注意合规性建设,短期内不要盲目扩张投入,考虑营收平衡良性发展。同时也可以考虑利用支付带动,串联起自身对供应链厂商的影响,做大做强B端供应链金融和对C端用户的消费金融。

责任编辑:

标签: 支付 用户 信息 业务

相关推荐:

精彩放送:

新闻聚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