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里的“我”和照片外的“我”!互联网助长了自恋文化吗?
苹果公司新近发布的iPhone12 官方宣传片里,近三分之一篇幅都在强调其拍摄功能之强大,在新一代芯片和激光雷达的加持下,此前被安卓手机吊打的夜间拍摄能力似乎也有了翻天覆地的提升。苹果公司种种努力无不是为了迎合当下的人们对拍摄、特别是自拍的迷恋。
今天,手机、平板、电脑里的一块块屏幕,已然成为当代人的纳喀索斯之镜,不少人每天花上数个小时拍照、咬文嚼字,为的就是打造一个理想的线上形象。自拍是线上自我偶像化的第一步。从Instagram到脸书、推特,这些社交软件都有一个共同目的:让用户永不停歇地进行自我表达,这无疑给那些现实世界中的自恋者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舞台,他们可以比在线下更便利、快捷地展示自我、博取点赞、关注和转发。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研究者在2016年针对该国212位活跃的Instagram用户完成了在线调查结果表明,与自恋者相比,自恋程度较高的人倾向于张贴自拍照和自我展示的照片,更频繁地更新个人资料图片,并在Instagram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他们还对自己的Instagram个人资料照片进行了评分,认为它们在身体上更具吸引力。自拍堪称证明自我存在感的最佳方式。美国一家牙齿美白产品公司针对1000名千禧一代调查显示,年轻人一周平均拍9张自拍照。而66%的人表示,自拍的主要目的是在社交媒体上和亲朋好友分享。
维尔茨堡大学在2016年针对25000多位脸书和推特、Instagram用户的研究表明,用户的自恋情况与社交媒体活动之间存在弱到中等的联系。这种自恋的形式具体可以表现为,他们认为自己是非常有才华,杰出和成功的人,他们喜欢向他人展示自己、并寻求他人的认可。典型的自恋者比普通用户在社交网络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并且表现出特定的行为模式。
但千禧一代也许并不比长辈们更自恋。性格研究专家布伦特·罗伯茨(Brent Roberts)和他的同事比较了在三个不同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和2010年代进入美国大学就读的5万名学生的“自恋数据库”,并没有发现自恋程度在代际之间出现巨大差异。罗伯茨称,年纪较大的人可能已经忘记了自己年轻时曾经自恋,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恋情结会慢慢消失。
在《赫芬顿邮报》的一篇报道中,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历史教授伊丽莎白·卢贝克表达了她对年轻人中自恋情况的看法:“大家都说年轻人是最自恋的,自拍等行为被视为典型的自恋表现,但回顾过去,你会发现人们一直都在记录自己,只是使用的方式不一样而已。”互联网也许并没有制造更多的自恋狂,它只是提供了一些自恋文化的土壤,一如以色列籍学者山姆·瓦宁所说:“对于自恋者来说,互联网是游乐场和狩猎场的诱人和不可抗拒的结合,是众多自恋供给潜在来源的聚集地。”
作为一种自我表达和传播的方式,自拍也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自拍的一代》(Selfie Generation)一书作者艾丽西娅·埃尔(Alicia Eler)发现自拍在为女性、有色人种、同性恋社群、移民和难民等边缘群体赋予权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她把自拍比喻成一把双刃剑,既能赋予权力,又能表达弱势,特别是大众媒体触手可及的今天,人们有机会接触到各色各样的人群,新一代个体不会因与众不同或特立独行感到恐惧,借助自拍,他们能最终创造出了一面属于自己的镜子。
- 人脸识别日益普及滥用问题引关注 这些传言你相信了吗?
- 新时代呼唤“非标准人才”!数智时代人才标准如何更精准
- 每天加班太累?勇敢一点,让我们治愈“不想上班”
- 新的一年你充电了吗?新的一年早点睡,能减脂增肌、皮肤变好、头发变多……
- 学生每人会一种乐器 这所大山里的“摇滚学校”只有108个学生
- 过去四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逾251万 学成回国者达201.3万人占比近八成
- 扫码点单 疲惫不堪!什么时候吃个饭花样这么多了?
- 手机被陌生人操作转发微信朋友群?积分兑换“奖励”下谁“绑架”了你的微信
- 告别走过场学会真本事! 体美劳成了硬杠杠欲媲美主科
- 北京小客车指标:“弃号”十年内不得参与指标配置 明年或将获得新能源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