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电话:
您的当前位置: > 产业 > > 正文

统筹能源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思考与建议-今日热文

来源:中能网 时间:2023-06-08 15:10:27

“加法”:提升能源发展对生态环保的正面效应

在能源领域大力实施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的主要手段。在能源开发上实施清洁替代,加强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大力发展可再生的太阳能、风能等,同时加强电网建设,有效提升电网消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能力,为终端消费提供更环保的供给支撑;在能源消费上实施电能替代,以电能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直接消费,为城乡环境提升发挥作用。电动汽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近年来的大范围推广应用,使城市空气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发电、供热与气化等生物质集约化利用,帮助农林有机废弃物获得更妥善的处理。

能源设施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布局,可以实现能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依托水库的功能复用,将抽水蓄能电站打造成与自然和谐共融的能源项目典范,兼具抽水发电、城镇供水、地标景观、科普教育等诸多效用;结合光伏项目开发进行土地复垦、盐碱地治理、沙漠治理、采煤沉陷区和堆场治理等生态治理与修复,借助光伏板的遮挡效应与清洗维护,有助于促进植被生长、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减法”:降低能源发展对生态环保的负面影响

在特定历史阶段,只顾能源供应规模增长、忽视生态影响的粗放式能源发展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相当大程度上引发了可吸入颗粒物超标、酸雨频发、大气碳循环失衡、部分区域地面塌陷等不良后果。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能源高质量发展,不能再走老路,必须牢牢把控对生态环境不利的风险。在新能源占比逐步提升的发展态势下,不仅要统筹处理传统能源低碳转型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如火电的灵活性改造、碳捕捉等难点和水电站的建设运行对水生生物和水文地质造成的影响,还要研究解决新兴能源带来的新痛点,如报废光伏组件、退役风机叶片、废旧储能电池的规模化处置难度大等新问题;更要持续关注新形势下传统能源生产运营方式改变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潜在影响,如煤电长期低负荷运行可能导致污染物排放水平升高等问题;同时持续加强能源项目规划建设运营退役全过程环保管控。

统筹能源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思考与建议

一是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从政府、企业到个人,在全社会中积极传播和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特别是能源企业,鼓励其将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融入企业文化,在自身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中纳入生态环保相关考量,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组织管理、统计监测、考核奖惩体系,主动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准则与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

二是以完善法规标准为根基。有重点、按计划推进能源领域与环保相关的标准规范和监管程序的制订与发布,如煤炭清洁高效生产利用、矿区生态环境治理、老旧风电光伏电站升级改造、组件退役回收与再利用等。加快实现相关指标统计信息化和在线监测,加强统计指标在评估考核、提升监督效能中的应用,建立绿色低碳发展责任制。

三是以科技创新应用为支撑。大力开发和推广新型技术,既包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可在有限的环境资源约束中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也包括在能源活动中适用的先进环保技术,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如在电网行业中,推广环保及绝缘性能优异的气体应用于高压气体绝缘设备,积极推动植物油变压器等环境污染风险较小的设备应用,合理选用预制舱、复合材料、标准金具等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

四是以市场、价格机制和绿色金融为助力。健全绿电消费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绿电、绿证交易,建立统一的绿色用电评价(认证)体系。通过试点建立绿色电力交易机制和市场体系,反映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激发全社会绿色电力需求潜力。鼓励金融机构为“能源+环保”复合领域研发提供成本更低的融资、保险、理财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储能设备融资租赁、电化学储能保险、电池质量责任险、新能源并网消纳损失险等。支持能源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五是在国际合作中践行生态理念。积极融入乃至引领全球能源话语体系,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和项目合作,推广节能减排、能源清洁利用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走出去的同时,严格遵守所在国生态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高度重视当地民众生态环保诉求。如中老铁路外部供电项目建设中,采用多种成熟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保留动物迁徙通道,并邀请护林员、当地居民同行,识别不能破坏的珍稀植物,建设完毕时播撒适应当地的草种,恢复原有生态。

发布人:文涛

关注索比储能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行业资讯!

关键词:【储能】【新能源】
责任编辑:

标签:

相关推荐:

精彩放送:

新闻聚焦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合作 | 法律声明 |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2017-2020   太阳信息网京ICP备2021034106号-55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