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电话:
您的当前位置: > 产业 > > 正文

速看:如何释放储能对于体系的价值

来源:能源评论杂志 时间:2023-04-24 10:12:46

在3月22日举行的浙江省分布式零碳智慧电厂推进现场会上,“和平共储”项目亮相。据介绍,这个装机规模为100兆瓦/1000兆瓦时的储能项目通过数字化智慧控制系统,聚合分布式能源、用户侧储能以及可调负荷等多种储能,可实现平抑负荷波动、补充尖峰缺口、降低客户用能成本的作用。项目全部建成后,年调峰电量将超过3亿千瓦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储能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截至目前,浙江全社会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在全省电源总装机中的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储能则是把绿色电力留住、用好的手段之一。

根据《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将“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方向转型”,同时“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推进虚拟电厂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要让储能的功能更好地被释放,除了提高技术水平,还需要借助数字化平台,选取合适的路径,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所说,发挥数据要素参与价值创造的作用,让储能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先行省”需要产业链思维、生态圈理念

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您建议国家支持浙江加快打造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先行省。实现“先行”的关键是什么?

答:浙江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在推动绿色发展上,浙江创造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能源动力电池、绿色装配式建筑、低碳循环回收和光伏发电等产业都走在全国前列。可以说,浙江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先行省方面具有经验优势和行业优势。

正因为在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经验,浙江对绿色转型要求更高、标准也更高,面对环境资源容量非常紧张的现实,浙江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腾笼换鸟”。同时,浙江经济复苏增长态势强劲,对资源要素的需求不断增加,要化解产业发展和绿色转型之间的矛盾,就要以产业链思维、生态圈理念推动绿色转型。

问:对于树立“产业链思维”和“生态圈理念”,您目前看到了哪些实践和项目?有哪些建议?

答:一方面建议国家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探索建立“链主”企业与链上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对“链主”企业的培育。“链主”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具有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协同创新组织动力,可以通过生态辐射的作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另一方面建议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建设“智慧产业大脑”平台,绘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图谱”,推进上下游企业形成共同体,从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耦合发展。

关于“生态圈理念”,浙江今年发布的《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中也提到要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脑”,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通过探索建立统一的产业链监管平台,推动新能源汽车运行数据、动力电池数据、充电基础设施数据和智能网联测试数据等多元数据整合,构建数字化产业生态。

以天能的动力电池循环经济生态圈为例,天能凭借在全国22个省市建成的蓄电池循环回收试点公司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终端门店,打造了一条集“回收—冶炼—再生产”为一体的闭环式绿色产业链。目前已经具备年处理100万吨废旧铅蓄电池的能力,每年可减少铅矿开采2000多万吨,再生60万吨贵重金属新材料,节约标准煤超过12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赢。

借力数字化技术和平台

问:数字化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议话题,您如何看数字化对于能源转型的作用?

答:2023年一开年,数字经济就成为多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相关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了2023年数字经济发展目标。我们需要加快构建能源领域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形成由能源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能源装备智能制造、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能源数字信息消费服务组成的能源数字经济生态圈,贯通上下游业务流程,特别是贯通能源生产端和消费端,为能源行业生产经营提供数字化赋能。

天能正在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产业生态模式,在吴山基地成功打造了铅基电池行业首家全产业链智能工厂。项目推行数智化战略,打造可复制、可分享的行业案例,从而带动大小企业融通发展、集群发展,引领模式变革、产业升级,促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问:实现协同发展是能源转型的关键,要让能源上下游产业高效协同、迭代升级,数字化手段应如何发挥作用?

答:能源数字经济转型需要在提升能源装备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智慧服务的同时,实现能源行业全流程业务贯通,以“数字驱动”方式推动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必须看到,在能源行业数字经济转型过程中,碳市场、碳交易将对行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一点不容忽视。当前,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仍未重启,全国碳市场也远未成熟,碳资产、碳交易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有序挖掘。

国网新能源云定位于服务新型能源体系,当前正在浙江省开展试点建设,打造碳计量、碳效码、碳普惠等数字化产品体系,可以满足相关领域上下游产业低碳发展的紧迫需要,有利于强化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精准统筹。

未来,我建议在数据管理应用、技术创新、资产交易等方面加强多跨协同,整合多元领域、多元行业、多元主体的优质资源,加快构建新能源云新型能源数字经济平台,赋能相关领域上下游产业高效协同迭代升级。

问:天能集团目前参与哪些与新能源云平台相关的项目?

答:“云上天能”是我们一直在推进的一项大工程。目前我们承接了浙江省动力电池行业的“产业大脑”项目,正在大力推进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工厂、数字化研发、数字化风控、工业互联网及大数据平台建设,逐步实现“未来工厂”,并进一步构建“数字天能生态”平台。下一步,我建议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参与价值创造的作用,依托新能源云平台,助力构建系统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降本提质,让储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问:您认为,储能在建设现代能源体系中能够发挥哪些作用?

答:首先,储能可以有效提高新能源发电的消纳比例,节约社会资源;其次,可以增强电网的调峰能力,确保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再次,可以提高各类新能源电站的发电时效,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升传统电站的发电计划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效益。

但目前,储能项目在落地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配置不够均衡。目前在建及建成的储能项目中,发电侧的分布式储能项目多,电网侧、用电侧的共享储能项目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年末,全国累计批复的储能项目中,95%以上是发电侧储能项目。由于发电侧分布式储能主要是为新能源发电企业配套建设的项目,储能容量小,只能对局部电网有一定的稳定作用。而共享储能是独立为区域电网配套的大容量储能项目,既可建设在大型火电厂或水电站附近,也能设在区域负荷中心,不受新能源场站地理环境的限制,容量则依据区域电网新能源规模来配置,并且受到所属电网的直接调度,直接参与电网电力平衡。

二是政策不够明确。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用户侧储能的系统接入审批、验收规范等,地方行业主管单位审批无据可依,致使用户侧储能项目支持政策各地差异较大。此外,由于储能系统只是转移电能量而非消耗,储能电站运行过程中的电损是否计入能耗指标,基本容量电费是否可以免除等方面的政策,尚不明确。

三是收益来源单一。目前,发电侧配置的储能电站可以通过提高发电效率获得收益;用户侧的共享储能电站收益主要来自峰谷价差,由于峰谷价差受到电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电站整体收益不稳定。此外,国内储能电站目前无法直接参与电力现货交易,这也是影响其收入的原因。

问:以从业者的角度看,如何才能进一步释放储能的价值?

答:首先,应平衡多个目标,完善新型储能政策机制,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用户侧储能接入、验收管理实施细则,鼓励分布式发电企业与周边用户按照细则规定直接交易,从工业园区入手,探索打造“绿色低碳微电网”。同时,明确新增新能源电源的储能容量配比,强化容量配置和电力通道供给。支持储能项目以新型、特殊的独立市场主体身份参与电力市场活动,推动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其次,多维度降本,提升新型储能项目收益。建议中大型储能项目的能耗指标根据全国各地实际采取省域统筹,不纳入地方能耗指标,提升储能安装用户用能权,如有序用电期间优先用电等;研究出台大型共享储能辅助服务、新能源配套租赁等机制,带动储能配套服务市场,降低储能建设成本,缩短成本回收期,为未来用户侧储能项目铺开后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打下基础。同时,建议将用户侧储能纳入电网统一调度管理,充分发挥削峰填谷和电力保供作用,出台储能项目电力辅助服务补偿细则,促进用户侧储能发展。

再次,丰富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目前锂离子电池储能的装机占比达到90%以上,技术路线仍较为单一,建议在规模化发展新型储能设施时,应系统考虑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更具经济性、安全性的铅炭电池,打造更加安全高效低碳的储能电站,确保我国能源供应需求。应鼓励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创新发展,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积极探索储氢、储热及其他储能技术的创新研究和示范应用。

发布人:zhy

关注索比储能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行业资讯!

关键词:【储能】【新能源】【用户侧储能】
责任编辑:

标签:

相关推荐:

精彩放送:

新闻聚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