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异质结曙光已现 产业化加速在望
我们判断异质结电池由于具备多方面优势,未来将大概率对现有光伏电池技术路线形成替代,目前光伏产业对异质结产线的投资热情持续提高,后续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一、异质结是电池片环节的平台级技术
自20世纪80至90年代日本Sanyo研发出并确定本征非晶硅薄膜/单晶硅衬底的异质结结构之后,异质结电池(HJT/HIT)的转换效率即在晶硅太阳能电池中位居前列,近期未叠加其他技术的实验室转换效率已超过25%,小规模产业化效率亦接近24%,高于目前主流量产PERC技术约1-1.5个百分点。我们认为PERC电池是在传统铝背场电池思路上最成功的工艺改进,同时也存在着SE、增加隧穿氧化层等进一步的改进空间,但整体而言可能已比较接近效率极限。我们认为异质结电池相对现有技术路线的最重要优势在于其与铝背场电池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本征非晶硅层优秀的钝化效果(同时具备材料层面的进步空间)、对称结构天然的双面发电能力(亦可牺牲双面性兼容IBC工艺成为HBC结构)、TCO层可叠加钙钛矿涂层等多项传统电池结构无法具备的固有优势决定了HJT异质结可以被认为是下一代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平台级技术,目前24%附近的转换效率或仅是起点,以HJT为基础的电池转换效率上限还远未达到。
二、异质结性价比逐步显现
HJT异质结电池除上述最关键的优势以外,同时具备N型衬底硅片可减薄、基本无光致衰减,以及温度系数优良、低温工艺降低能耗等优点。而目前异质结电池尚未大规模产业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制造设备成本较高、银浆等辅材成本较高、生产良率相对较低等。我们测算在目前异质结电池与PERC电池的典型效率和成本差异下,电站端应用异质结电池和PERC电池在LCOE度电成本上的差距约为0.03-0.05元/kWh,已充分具备产业化的基础,后续随着设备、辅材国产化率和产量的提升,相关成本有望下降,叠加电池自身转换效率的持续提升,异质结电池的性价比有望逐步显现。
三、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2015年异质结电池结构专利过期后,世界范围内异质结电池的产业化开始萌芽,国内亦有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研发和生产。近两年随着国内试验产品转换效率逐步提升以及制造设备的国产化和降成本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内对异质结电池产线的投资热情逐步提高,目前通威股份、福建钧石均有百兆瓦级别试验或量产产线,国内合计总量约2GW,同时东方日升、山煤股份等上市公司积极布局异质结产能,捷佳伟创、迈为股份、理想万里晖等国内光伏电池设备龙头企业亦致力于异质结电池生产设备的国产化,且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我们预计2020年国内有望新落地约3-5GW异质结电池新产能,2021年产能增量有望继续大幅增长。
四、投资建议
出于异质结电池多方面的固有优势,我们认为异质结电池未来将大概率对现有光伏电池技术路线形成替代,目前光伏产业对异质结产线的投资热情持续提高,后续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电池片设备方面推荐迈为股份,建议关注捷佳伟创、金辰股份;电池片制造方面推荐通威股份、山煤国际,建议关注东方日升。
风险提示。光伏政策风险;异质结电池效率进步与降本速度不达预期;设备降本进度不达预期;PERC电池效率进步或降本速度超预期。
链接:个股分析
迈为股份(300751)
丝网印刷设备翘楚
迈为股份为光伏电池片丝网印刷设备领域绝对龙头,国内市场份额超70%。同时公司依托印刷、激光、真空三大技术模块,积极布局HIT设备及OLED-cell激光分片设备,拓展应用场景,多点开花,有望步入成长快车道。近两年仍为PERC电池扩产高峰,PERC电池片技术为短期内最优解,2019年底产能有望超100GW,为公司提供稳定业绩支撑。同时公司抢跑HIT设备,有望接力PERC设备再造公司业绩增长新引擎。(华西证券)
通威股份(600438)
“高效电池+多晶硅”龙头
通威股份是全球“高效电池+多晶硅”龙头。当前行业正处于政策落地叠加平价驱动,国内外装机需求明确,公司多晶硅及电池片环节均处于预期低点,各环节盈利改善趋势明显。预计2019年国内硅料年化有效产能约42.6万吨。未来1-2大厂产能稳步爬坡,但鲜有最新扩产规划,多晶硅环节将现紧平衡状态,而公司多晶硅现金成本行业领先,订单充足且将持续高产销。(国信证券)
捷佳伟创(300724)
国内HIT设备领域的领头羊
捷佳伟创在HIT电池工艺技术中制绒清洗设备研发、RPD设备研发、丝网印刷线研发已基本完成,完成工艺验证可以实现量产,而难度最大的PECVD样机预计也将于2020年一季度交于客户验证,届时公司将完全具备HIT整线量产能力,并将设备成本降至5-6亿元,进一步推动HIT的成熟和发展。同时布局新一代电池片新技术,在PERC+、 Topcon等路线已有充分准备,推出交互式丝网印刷机+辊道烧结炉方案,实现PERC环节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