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亲历者分享光伏扶贫模式给百姓带来的利好
绿色生态,坐享阳光收益
我是吉林长春市城郊供电公司奋进供电所所长付大江,也是住了几十年热炕头的地道东北人,我从2007年开始担任这里的所长,奋进乡吕家屯在过去那是出了名的房子破啊,这个村在06、07年的时候啊,还有些房子都要变成危房了,天气一冷简直都没法住人,家住宽城区奋进乡吕家屯李树山一家以前也是这个状况,在七、八年前,家里夏天没空调,冬天没暖气,2016年,李树山家是他们屯第一个选择了光伏发电这条路的,自从有了光伏发电,热水器、空调、电采暖都配上了,日子越过越红火,每年都有了固定收入,他们整个屯子都开始跟着李树山一家一样装起光伏发电了。2019年12月15日,是一年光伏发电结算的日子,我这就去给他家送去2019年光伏发电的钱,2019年领到的是8531.15元。
我向李树山一家讲解家庭式小型光伏发电的功能与条件,家庭式小型光伏发电平均每户每日发电量为39千瓦时,光伏发电,不仅是一种零碳、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也是一项助力精准扶贫的“阳光收益”。
为保障光伏接入电网系统,我们长春城郊供电公司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光伏建设施工单位建立了三方联络机制,确保光伏项目顺利建成落地。并组织专业人员对配套电网项目前期可研进行审查,帮助贫困用户办理代开发票、代办光伏备案。长春市城郊供电公司组织奋进供电所、英俊供电所等光伏分布所在乡镇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采取主动对接,跟踪服务的方式,对本辖区光伏发电的配套电网供电线路、并网设备进行全面巡查,发现隐患第一时间消缺维护,并现场解决贫困用户遇到的难题。
光伏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是推广光伏发电的有效措施,是造福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民生工程。我将和我的同事一起,将加快配套电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并网及运行管理服务,及时全额结算发电收益,助力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收入稳定,黄河源头牧民有了新产业
我叫田超,是青海玛多县供电公司经理,同时也兼任玛多县扶贫局副局长。我所在的青海省玛多县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定点扶贫县,这里是黄河的源头,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年平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59%。这里高寒缺氧,资源匮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群众主要以放牧为生,经济来源极为单一。在这里发展持续稳定的扶贫产业,几乎没有可能。
2016年,为帮助玛多县脱贫摘帽,国家电网公司针对玛多县实际情况,投资了9282万元在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东约14千米处的光伏产业园区易地建设1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电站收益全部用于玛多县脱贫。这个光伏电站也是我国首座把发电纯收益全部用于贫困人口脱贫的光伏电站。
作为“国网阳光扶贫行动”的标志性工程,截至2018年底,玛多1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5326.89万千瓦时,发电收益1448.41万元,惠及全县17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收益达3300元。建设扶贫光伏电站的做法在三江源头核心地区开辟了全新的扶贫路径,形成了直接精准到村、收益长期稳定、村民获得感强、可以复制推广的电力扶贫模式。
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既是国家电网公司定点扶贫的暖心工程,更是支持玛多县通过产业扶贫实现从“输血”到“造血”转变的利好工程,极大地促进了玛多县的脱贫摘帽。玛多1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设计运营期达25年之久,它还将持续为广大牧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国家电网公司还在玛多县深入实施“扶贫济困、国网情深”消费扶贫,依托国家电网电商平台销售玛多县牛羊肉;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实施玛多县城清洁供暖改造,开展“抗雪灾救急难”、教育、医疗扶贫,多措并举助力玛多县脱贫摘帽,为当地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22岁的藏族女孩卓尕拉毛和姐姐索南卓玛都是在校大学生,姐妹俩每年学费约为1万元,每月生活费1千多元。姐妹俩的上学开支给她们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但是从2017年以来,她家共领到了“阳光扶贫光伏电站”分红、国网助学金及各类补助金共计29000元,这为一家人的生活特别是姐妹俩的学费减轻了不少负担。
最让玛多县贫困户喜出望外的是,2018年10月12日,由国家电网公司捐赠、国网青海电力实施的国内海拔最高的光伏扶贫电站———玛多4.4兆瓦光伏扶贫联村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这个光伏电站总投资3200万元,预计年发电量680万千瓦时、发电收益400余万元,将为玛多县11个村、628户、1686名贫困人口人均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为保障扶贫光伏电站稳定高效运行和智能化管理,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依托自己建设运营的新能源大数据中心,开发了“光伏扶贫数据中心”,建成了“扶贫之光”集控大厅,并免费为扶贫光伏电站运维管理单位提供办公场所,帮助运维单位实现远程集中高效管理,确保了光伏扶贫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贫困户手中,而且还节约电站运维管理成本将近40%。
2019年5月中旬,经过层层审核验收,玛多县成功退出贫困县行列,全县11个贫困村的1721户5075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这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创造的一个奇迹。
如今,扶贫光伏电站已成为玛多县牧民群众的一项长期稳定的新产业,正在把黄河源头源源不断的太阳能转化为广大牧民兜里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村民富裕,村干部干得不窝囊
我是江西遂川县草林镇大坪村村民戴福龙,2008年底担任的村委会会计。那时大坪村可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都靠种地做手工度日。村委会账户上没有一分钱,连村干部误工补贴都拿不出。因为穷,没人愿干村干部,村里开个会,座位空了一大半,大部分村民小组长以 各种理由逃避。每到年关,村民小组长等干部、骨干家属都拖家带口来村委会讨要误工补贴。因为没钱,村里没法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村里危旧土坯房一栋挨着一栋,泥泞小路一条连着一条,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村民饮水都是挑河水。那时村支书、村主任年三十都外出躲债,活得真是窝囊,历届村两委班子都渴望找一条致富的路子。
国家启动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后,为大坪村带来了福音。2016年年初,国家在大坪村荒山上建设了一座100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每年发电收入有近10万元,正是这笔丰厚的收入,使大坪村村容村貌发生很大改观。每年,村委会将电费收入按照“40%+30%+30%”进行分配,即40%用于村委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投资,30%用于村委会公益性岗位工资,30%用于村里贫困户帮扶资金。
3年多来,大坪村利用光伏扶贫电站电费收入中的40%的份额,再加上国家下拨的帮扶资金,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村里所有小路的硬化,实现了水泥路到户的目标。建立了一座自来水厂,使全村288户村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彻底告别喝河水的日子。修建了篮球场、健身场等场地,使村民有了休闲娱乐场所。建设了3座简易厂房,租赁给针织类小微企业,换取了一笔可观的租赁费,一些留守妇女也找到了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
其次,大坪村利用光伏扶贫电站电费收入中的“30%+30%”的份额(即用于村委会公益性岗位工资及村里贫困户帮扶资金),扶持了10户贫困户及8个护林员、保洁工、村资产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
大坪村贫困户王芳池,55岁,因自身有残疾无法从事技术性较强劳动生产。2017年王芳池加入了村里的光伏扶贫合作社,每年有3000元分红。再加上村里聘请他负责管理村里自来水厂,每年村里补贴其3600元工资。王芳池在村委会的帮扶下,利用光伏电站分红资金及公益性岗位工资,发展了养牛及养鸡鸭等养殖业,年收入近1.5万元。现今,王芳池家的房子装扮得漂漂亮亮的,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像王芳池一样,通过光伏扶贫电站资金支助,发展自身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人还很多。
如今,大坪村富裕起来的村民掀起了盖房及环境改造热潮,土坯房、泥泞小路再也看不到了,崭新的大坪村焕发出勃勃生机。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不仅为贫困户摘了贫困帽,还为村委会提供了一笔可观的资金,拓宽了扶贫产业路,形成了党委政府、贫困村、贫困户多方共享的光伏扶贫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