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态度:国企引领光伏技术布局与美国龙头转型思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光伏产业扩产潮袭来之时,国内两大国营企业中环股份、黄河水电再度领跑中国光伏。
国企布局两头并进
历时一年,黄河水电西宁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IBC电池及组件200MW产线建成。该项目总投资为5.8亿元,投产后成为国内第一条电池转换效率大于23%的IBC量产示范线,量产组件成本2.37元/瓦。组件功率达到330瓦(60片),组件效率20.4%,相比国外IBC电池产品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优势。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中的目标,2020年前将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到23%以上,实现HIT、IBC等电池国产化。黄河水电表示,下一步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2025年电池转换效率将超过25%。
与此同时,单晶硅片龙头中环股份和道达尔合作,道达尔将其控股的SunPower在美国和加拿大之外的全球太阳能业务拆分到在新加坡成立的MAXEON公司中,中环股份出资2.98亿美元认购股份,成为新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据悉,MAXEON公司,在法国、马来西亚、墨西哥和菲律宾拥有电池和组件的生产工厂,公司2019年上半年推出的IBC组件,量产组件转换效率达到21.5~22.3%,产品针对户用光伏或分布式光伏等对单位面积成本较高,且对高转换效率需求较大的市场。
此次入股后,中环股份向光伏产业链下游延伸,中环股份在硅片环节的技术和应用有望和SunPower的IBC电池技术和叠瓦组件技术优势相结合,并有可能进一步探索和中环股份M12硅片的结合。同时有助于推进Maxeon 到2021年组件5.4GW产能目标进度,加快中环股份制造全球化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IBC凭借其独特的技术差异成功豁免美国201条款(注:201条款2018-2021年税率分别为30%、25%、20%、15%),为SunPower“出口”美国光伏市场立下汗马功劳。观美国传统两大光伏企业SunPower和First Solar近年发展,不同于国内高歌猛进,呈现截然不同的转型格局。
SunPower转型轻资产
在近年美国光伏政策频繁波动下,SunPower不断调整战略,试图在找到自产自销与专注电站建设的平衡点。
2018年SunPower的战略重心将从大型光伏电站开发转向户用和工商业光伏项目,公司将旗下4.7GW光伏电站项目出售给CEG公司,将其微型逆变器业务出售给Enphase公司。2019年SunPower推出equinox 储能解决方案,应对分布式发电的高端市场对住宅存储和服务产品的需求。
在此次中环入股子公司Maxeon后,拥有高效IBC电池生产技术与叠瓦组件知识产权的SunPower将一分为二,MAXEON主要业务将包括原SunPower除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及专利,SunPower则保留美国、加拿大地区的组件销售、电站运营等业务。对于SunPower而言,此举是深度精诚合作还是壮士断腕不得而知。
First Solar专注制造业
2019年9月,First Solar 发布消息称,2019年将完成利用第三方EPC承包服务的模式转型,正式放弃EPC业务,专注组件技术研发生产。
自2016年起,First Solar已开始不断收缩战线。先是关闭其马来西亚TetraSun晶硅业务,随后出售其运维业务部门skytron energy,进一步开展重组减少其EPC业务,向Series 5薄膜组件转移。一系列举动表明,First Solar的正从一家综合性的光伏企业向光伏组件制造商靠拢。
First Solar首席执行官Mark Widmar表示,早期First Solar通过自营EPC不断开拓市场,但Series 6系列与行业系统和流程的无缝兼容性使First Solar能够利用更广泛的外部知识和专业行业系统,这是First Solar长期增长战略的必然发展。
据悉,First Solar在美国俄亥俄州佩里斯堡新工厂的Series 6系列组件预计将于2020年初投产。一旦投入运营,每年将产生5.4GW的产能,First Solar将成为美国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