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电话:010-87873468
您的当前位置: > 资讯 > 国内 >

诺奖得主:光伏,太阳能等能源的使用率提升有限 肯定会小于50%

来源:上观新闻 编辑:李成东 点击数:时间:2019-10-31
导读: 数据统计,现在中国平均每人每天消耗能源50千瓦时,而美国则是250千瓦时。但一旦开发利用好核能,即使人口翻十倍达到600亿,每人每天能耗翻倍至3万千瓦时,仍可让人类持续用100万年以上。方一亮相,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杰拉德霍夫特的一番话,就抓住了众人

  “数据统计,现在中国平均每人每天消耗能源50千瓦时,而美国则是250千瓦时。但一旦开发利用好核能,即使人口翻十倍达到600亿,每人每天能耗翻倍至3万千瓦时,仍可让人类持续用100万年以上。”方一亮相,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杰拉德·霍夫特的一番话,就抓住了众人的眼球。

  10月30日,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新能源与新材料峰会在上海海洋大学举行,聚焦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与重大关键,涵盖海洋、热能、氢能、电力、放射性废物处理等能源可再生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汽车、新一代太阳能电池、超级材料等能源应用的产业图景和生态链条。

  在杰拉德·霍夫特看来,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大量使用会造成污染,并不是理想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而核能在这方面的潜力,则非常之大。

  在与台下大学生的互动环节中,杰拉德·霍夫特还表示,光伏、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使用率未来提升有限,肯定会小于50%。“因为光线分为不同的波长和不同的颜色,很难有一个太阳能电池能涵盖各种各样的光线,只能专攻某一种光线。50%利用率已经是理论上的上限。”

  杰拉德·霍夫特演讲时的毫无保留,赢得了台下观众们的一片掌声。随后,在他们“不过瘾”的眼神中,古稀之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丹·谢赫特曼走上台来。

  “为适应和改造自然,早在5000年前,人类便学会了以种植为代表的农业。但哪怕时至今日,全球水资源匮乏的现状还没有改变。我们同农业社会一样,需要‘靠天下雨等饭吃’。”

  丹·谢赫特曼幽默地对着台下的上海海洋大学学子打趣,“你们对鱼肯定比较了解。鱼的生存条件单纯一点,人会复杂很多,但两者都需要珍贵的水资源。所以,我报告的主题就是水资源利用。”

  “世界很多地区都缺乏水资源,中国的西部地区也是其中之一。但我的家乡以色列更加缺水,在中东地区,缺水还会引起诸多社会问题,甚至极端情况下会引起国家之间的战争。”丹·谢赫特曼以自己的祖国以色列为例,又同时类比中国,吸引了全场聚焦。

  作为犹太人,谢赫特曼1941年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在战火纷飞下成长,塑造了他坚韧的性格以及对知识的不懈寻求。2011年,七十高龄的他发现了准晶体。这种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固体,翻开了晶体学新的一页,他因此荣获诺贝尔奖。

  正如丹·谢赫特曼所说的那样,联合国报告称,在全球水资源中,陆地淡水仅占6%,而又仅有0.4 %的淡水可供人类维持生命。到2030年,全球将有14%的国家和地面面临干旱问题,水资源问题已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

  丹·谢赫特曼认为,这个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不少国家为此兴建水坝,但也无济于事。比如土耳其一度建了十多座水坝和发电站,这对本国水资源利用有好处,但对下游的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家而言则是灾难。

  然而,在同样缺水的以色列,通过利用高科技进行水资源开发,已经将解决水资源短缺变成了一个产业。

  “在以色列,通过发明先进的滴灌技术,解决了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在丹·谢赫特曼看来,漫灌是最浪费的方式,而滴灌则是最高效和最节省水资源的方式,每个植物都能得恰如其分的水,没有一滴被浪费。“滴灌系统是以色列最尖端的技术。它有专门的机制,确保管道内的水流量是独立于压力而存在的。它的管道前后端不是按照水流压力调整的,而拥有独立的压力调整系统。”

  在以色列,每滴水都拥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在家里,作为生活用水;第二次是净化后,作为农业用水。

  “每年以色列有1.3亿立方米的水得到两次使用。为什么我们的水过滤出来质量这么高?主要是我们将水在地下过滤起码五年,让水在经过足够沉淀。”丹·谢赫特曼说。

  在互动环节,丹·谢赫特曼还大胆地提出设想,“我们正在设计海水淡化船项目,但还没能付诸实践。我们设想,将海水淡化厂完全搬到船上,而船直接在海里收集海水,淡化完毕后运往港口。预计每立方米淡化后海水价格低于1美金。”

  丹·谢赫特曼将论坛的气氛带向了高潮,随后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中国两院院士科学家、青年科学家等上台作报告,让观众们听到了诸多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的最前沿技术,大感“解渴”。

责任编辑:李成东

欢迎太阳能光伏企业新闻投稿及太阳能等新能源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PVNews 京ICP备1201504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