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EC(2019)第三届能源互联网技术与应用高峰(上海)论坛
来源:太阳能新闻网 编辑:pvnews 点击数:时间:2019-06-05
导读:
SNEC第十三届(2019)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论坛 主题:第三届能源互联网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时间:2019年6月5日上午 地点: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上海大宴会厅2 林承桢:我是会议的主办单位,能源互联网论坛的主要策划人。对于这个论坛,是作为上海
SNEC第十三届(2019)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论坛
主题:第三届能源互联网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时间:2019年6月5日上午
地点: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上海大宴会厅2
林承桢:我是会议的主办单位,能源互联网论坛的主要策划人。对于这个论坛,是作为上海新能源协会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和发展安排的论坛,所以这个论坛还是有非常实际的意义。在去年的时候,这个论坛已经引起了行业的重视,所以今天就把这个论坛转移到这个大会,我想人员会越来越多。
这个论坛主要的题目是,作为我们的主题是“能源互联网在光伏的技术与应用”,这是这个会议的题目,主题是“深度融合、落地对接”。为了开好这个会,上海新能源协会到北京拜访了石定寰参事、王忠敏理事长和周孝信院士,得到了行业的领袖对这个事情高度的重视和指导。在这里,首先向这几位领导表示感谢!
为了开好这个会,就必然需要有产学研的整合,所以这个会实际上是由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与技术发展联盟,还有中国智慧能源技术发展创新联盟来共同联合主办。在主办的过程当中,也是将近两年的时间了。为了开好这个会,我们要和国家队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就获得了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和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能源互联网技术专委会的支持,共同作为这个会的联合主办单位。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得到了孙宏斌教授大力的支持。作为能源互联网创新中心和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的创新研究院,我们赵伟教授是这两个单位的领导,一会我要把会议的主持交给赵伟教授。在这个会议的过程当中,我们得到的交通部的大力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交通部今天也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讲演。在这儿,我想这个会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融合和对接。融合就是光伏产业要和能源互联网进行融合,这个融合是属于两块融合,更重要的实际上就是能源和互联网的融合,具体作为一个新能源,光伏如何和互联网来进行融合,这里面就涉及到多项技术的落实和落地,包括了架构、技术路线,今天在会议当中,都会有所体现。
对接落地实地上就是在三部委《关于促进智慧能源发展的具体规划》当中,提到了示范项目和标准的编制,今天中电联标准化委员会周处长参加会议,他也会告知我们在标准化所进行的工作情况。今天还有封校长,两个国家示范项目的讲解。这种讲解某种意义上讲是进一步和标准化对接,这个过程中还是技术的落实,某种意义上我们通过能源互联网要逐渐扩大我们的应用范围,这里面会引入像工业互联网的一些思路和想法来进一步促进整个工业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所以今天会议的整个情况是极为丰富的。在这儿也要感谢一下江苏低碳院的院长,对这个会议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我再次表示向参加会议的嘉宾感谢,希望这个会开成一个非常热烈的讨论和交流的会,也把能源互联网平台变成一个品牌的平台。我现在把会议交给赵伟教授。
赵伟: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与会代表,大家早上好!
刚才林教授对我们如何办好这个会,前期做了哪些工作,做了非常明确和清楚的介绍,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上午的报告非常丰富,我就不展开了。
首先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受大会的委托来今天主持上午的会议。下面我们进入到正题,首先有请原国务院参事、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原科技部秘书长石定寰先生致辞,有请。
石定寰:尊敬的大会主席,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再次来到能源互联网的论坛,这也是我们SNEC大会近几年开辟的新领域。因为任何事物都要逐渐深入,光伏产业从开始更多关注在光伏的制造业如何提高,它的效率、降低成本,当然这个问题始终是个主题,这是我们整个发展的基础。没有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产业作为基础,其他都是空谈。没有核心技术是不行的,所以这几天大会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大家从这次展会也看到,我们的光伏,我们的新能源,特别光伏这几年的技术创新在不断引领着中国的光伏产业创新发展,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纪录,现在中国的光伏产业不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实力最强的,在若干技术指标当中,中国都占据了多项第一,始终保持多年的水平。无论是装机总量,每年的新增量,还是我们的各种产品供应,都是在世界第一。我们不仅满足了中国的发展,而且对全球做出了贡献。同时,这些年我们的创新上取得了发展。过去我们很多产业大而不强,现在我们的光伏产业不仅大,而且强,在“强”字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正因为求,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公认,我们这样的平台吸引了全球从事光伏事业的协会也好、企业也好、科学家也好,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来到上海参加这个盛会。
在这次展览会当中又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工艺路线,新的转化指标,新的各种应用案例等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不断深入,更多把这个产业做大了以后怎么办?我们要更多的跟应用结合,应用前些年比较多的是选择了资源条件好的地方,太阳能资源、土地资源便宜的地方,建了很多的大型电站。电站建立以后也需要有电网输送,这几年国家电网通过特高压系统,不断把西部往东部送。但是都知道太阳能不是光在西部有,东部也有,东部地区离我们的负荷更近,如果跟东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民生能够紧密结合起来,跟产业更多的结合起来,真正成为能源系统的重要来源。现在还没造成一个主力,但是它已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必须要解决好互联网的问题,解决好深度应用的问题,我们今天谈的深度融合,对接落地。要更多的通过分布式系统,通过智慧能源系统,能成为整个国家能源互联网大的网络当中重要的很多子系统。
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在大会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我们在不断开辟新的领域。我们很高兴,林老两位是我清华的校友,他们很积极,很热心的坚持几年开辟这个阵地,也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我们也向他们表示祝贺和感谢,开辟了我们SNEC重要的领域,我本人也是SNEC当了12年的主席,跟上海联合推动做了12年做到现在这个领域。昨天开辟了储能、氢能、燃料电池,这也是全国和上海市发展的需要,搭建了这样的平台。今天的互联网论坛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我们通过几年的建设,能源结构是在调整上,在转型升级上,按照总书记提出能源革命的目标,应该说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应该说到明年,是完全可以完成在全球承诺的,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到能源总量的15%,煤炭也是几个百分点的下调。在能源革命过程当中,智慧能源已经逐步上升到主力能源,这个势头还会更大,未来的发展走什么道路,继续在西部地区建立更多的大型电站,还是同时加快分布式系统的建设,使得这些新的能源更好地融入能源大系统、大的互联网,未来的互联网里面,它的电源更多的,除了原有的电厂要改造以外,更多的要融合大量的分散的分布式的各种新能源的系统,太阳能光伏电站、风力发电,还有其他种种新能源系统。这里面不仅光有电,而且有热、冷、气,构成整个能源系统。
最近,国网公司提出来,三型两网转化,共有类型平台型、共享型,从电网公司开始关注到了网络建设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很大的转变,很大的变化。这也为我们的进一步建立能源互联网提供了很好的框架,提供了很好的大企业支持的后盾。他们提出共享,我也听到很多电网公司的企业,希望更多的小企业、民企参与到建设当中来,跟大企业共同开辟共享枢纽型的电力系统。我觉得在互联网里面,我们能源的问题,能源互联网显得格外重要。经过这几年,我们也很希望听到一些好的案例,如何通过互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智慧能源的技术,能够真正把它落地,跟我们的工业,跟我们的园区,跟我们的农业、社会发展、新的城乡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构成新的多能互补的能源系统。因为未来能源系统里面,发电端,用户既是用户,也是发电,而且大量的分散式的,靠什么来更好的形成安全可靠的,能够安全运行的大网络?这就必须要把我们现在互联网的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这几年很多高校,很多研究机构,都组建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在研究这个问题,所以也为我们国家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智慧能源的建设,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解决方案。我们更希望把这些解决方案运用到实践当中,在各个地方建立不同的用的类型。我们现在跟很多工业园区的结合,园区的发展怎么样形成互联网,形成分布式能源系统。我们跟交通系统,我们全国的公路已经成为网络了,我们电动汽车,将来新能源汽车业要在高速公路行驶,进入到大系统以后,我们的公路怎么样跟能源网结合起来,怎么为绿色交通,为整个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更方便的条件。将来电动汽车融入大的能源系统,它本身就是一个储能,也是储能的设施。各国都把电动汽车纳入到能源互联网很重要的节点。今天交通部也来了,还有今后的农业、水利建设,我们光伏,新能源可以加很多方面。我们东部地区没有更多的土地,但是我们有屋顶,有很多道路,有很多水区,有很多湖泊、水池、养鱼塘等等,都是可以很好的结合。
现在光伏建设的方式,大家主要看到了都是刚性支架,很矮、很密,这样把土地破坏了,所以农业解决起来很困难。我们这些年开辟了新的柔性的支架系统,可以把光伏的跨度大幅度增加,从过去几米降到几十米,高度提升到4、5公里,不影响下面工农业生产的活动。取得了1+1大于2,一个原来的产业+光伏可以产生更大的效应,这个技术,比如在污水处理上,很多处理上得到很好的应用。这样一些新的光伏建设技术,工程的技术,跟我们现在互联网就可以很好的结合起来,开辟更多能源互联网应用的形式,可以更加的去加,特别跟道路将来的结合。甚至光伏的电池,双面电池普遍在发展,不见得受银光面的制约,这对将来的公路上建设非常好,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地段建设光伏电站,可以把土地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据我了解韩国已经先于我们大量开始应用了,我们国家还是比较保守,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大部分的去用。我了解,我们很多中国公司对韩国的交通部门大量供货,我们还没有做起来。将来能源互联网跟很多的交通网,跟水利网络等等,都是可以结合起来。所以我想,我们通过这个会,大家进行交流,开拓思路,现在国家正在制定十四五规划,特别是能源规划,如何深入开展能源革命,如何更好在十四五期间通过能源分布式的建设加强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是我们重要的任务,希望在这个会上大家建言献策,拿出好的案例、思路、技术,丰富我们的规划,使我们在未来十四五期间,在未来中长期发展规划当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最后,祝愿论坛圆满成功,也感谢参与和支持这个会议的各个单位,谢谢各位。
赵伟:非常感谢石定寰先生的精彩致辞。
下面有请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忠敏先生为我们致辞,有请。
王忠敏:尊敬的赵主席、石参事、周院士,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很热的话题,也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其所以热,我认为因为能源太重要了。离开了能源,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其所以新,是因为能源互联网不仅仅涉及技术,涉及创新,也涉及体制、机制和各方面的利益。这是一场博弈,也是一场竞争和平衡。光伏是能源互联网不可或缺的节点之一,美国未来学家在创建他的能源互联网理论的时候,就把屋顶电站作为五大支柱的重要一环加以肯定。近20年来,全世界已经把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速推广,智慧能源是什么呢?智慧能源就是把包括光伏在内的若干种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互联网和现在通信技术完整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具有智慧的能源互联网络的最新技术和最佳的应用手段。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从2013年起步,短短几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光伏的广泛利用、风电的合理利用、低谷电的消纳、储能、分布式、多能互补、互联网和现代通信技术,在能源及相关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成为本次论坛的联合主办方之一的原因和理由。
今天,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上海从不同的维度讨论与光伏和能源互联网有关的议题,这其中既有技术导向,也有方法创新,更有产业发展和体制改革,与此相关的是经济问题、气侯变化、市场竞争等等。所以我认为这个论坛说多重要就有多重要,我衷心预祝本次论坛获得圆满的成功。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40年的成就有目共睹,中国各界和主流媒体都在宣传,我在这里无需赘述。另外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这也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刚才石参事讲了,他老人家就是这个创始人之一。同样的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智慧能源的产业创新,中国的光伏产业从本世纪初开始,经过近20年的奋斗,现在已经步入世界前列。在这期间,虽然经过惨烈的镇痛,蹒跚学步,迭代幢幢,筚路蓝缕,国家和企业都为此付出不小的代价,但是中国光伏比较站起来了,走起来了,而且目标坚定,越走越稳,越来越好。
截止2018年底,中国光伏全产业链的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中多晶硅占57.8%,硅锭、硅片占89.6%,光伏电池占72.6%,光伏组件占72%,生产装备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0%。与此同时,经过十年努力,光伏组件、光伏系统的价格和光伏上网的电价平均下降了90%以上。到2018年底,中国光伏的累计装机已经达到了1.75已kW,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9.2%,光伏发电总量为1775已kW/h,名列世界第一,仅光伏发电就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5%,全球光伏20强中国占据了16强。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国家才做出规划,到2035年实现光伏装机14.9亿KW,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35%,发电量18360亿kW/h,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5.5%,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目标,既关系到经济发展,也关系到治理雾霾,更关系到应对气侯变化,保护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空间和条件。当然光伏装机也好,光伏发电也好,这些数字都不是用来看,用来炫耀的,而是要实实在在使用光伏,实实在在替代传统能源,实实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实在在增加清洁能源的供给,这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问题。
请大家注意,我在这里用了四个“实实在在”,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国家一方面上了这么多光伏装机,也包括风力装机,发了那么多光伏电力,也包括风力电力,另一方面却存在着大量的弃光、弃风、弃电,很奇怪。究其原因,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管理问题,还有工业布局和体制垄断,所以这些问题都需要破解,事情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两种手段,一种手段是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行政手段,就是深化改革;另一种手段要大力发展以智慧能源产业创新为标志的技术手段,实现智慧能源+互联网。政府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可以解决工业布局和行业垄断问题,智慧能源产业创新可以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这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舍之不能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实现。
中国智能能源产业创新从2013年开始发动,不到6年成效,具体概括四个方面:一、智慧能源的理念广泛得到了共识,日益深入人心;二、智慧能源技术不断突破,被越来越广泛利用;三、智慧能源的成果布线涌现,效果越来越明显;四、智慧能源的科研人员队伍壮大,低碳、减碳的目标逐渐实现。在智慧能源产业创新的整体发展中,光伏产业占据了突出的位置,有资料表明,2019年全世界有90个国家的太阳能发电装机继续上升,中国位列第一,占全球新增总量的35%。另一个突出变化,由大型变电站转向分布式,2020年后全国多个地区将陆续实现发电侧的平价上网,进而推进用电侧的平价上网。由于能源系统数字化的推进,太阳能逆变器输出的天气信息以及客户计量数据的结合等智慧能手段的应用,将使光伏产品的应用跨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夯实能源互联网的实现基础。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美贸易争端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无论是谈是打,超级大国打压中国技术进步,限制中国崛起和发展的企图和行动,都是不争的事实。光伏也好、智慧能源也好、能源互联网也好、5G也好,都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成了超级大国和少数发达国家打压和限制的对象,无论我们主观上能否接受,事实就摆在那里。中国发达了,实体经济好了,老百姓过得好了,中华民族振兴了,有些人就不高兴。这对另一方面也成了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奋斗,争取胜利的强大动力。想一想小米加步枪和两弹一星的光荣历史,在这方面,华为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完全有理由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在以习总书记为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的光伏也好,智慧能源也好,能源互联网也好,一定能够发展的更好,建设的更好,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再一次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赵伟:非常感谢王忠敏先生的精彩致辞。
下面大会进入到主旨演讲环节。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院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院长给我们做主旨演讲,题目是“新一代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有请。
周孝信:谢谢赵老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早上好!
今天我的题目改一下“新一代电力系统与能源互联网”,我着重讲电力系统。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内涵发展与趋势,我们7、8年前提出了三代电网的概念,分析了国内外电网发展的历史和主要的特征,划分为三代。基本上来讲50年一代,上世纪两代,本世纪前50年一代,就是所谓第三代电网。主要的特征就是可再生能源要占主导,再就是发展模式上骨干电源和分布电源要结合,要并举。主干电网和微网、局部的电网要结合,这是适应新的要求,包括应对环境和气侯变化造成的发展模式。
新世纪以来我们有两大推动力,一个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再一个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代电网,我现在叫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发展。主要特征,刚才已经说了,可再生能源优先,多元能源结构,集中、分布并举,供应模式、还有多能互补,高效节约的用能方式,再就是给社会提供综合服务。
我们的研究是这样,要衡量这样一个系统,新一代的电力系统,它有哪几个关键的指标。我们把一些电力的指标和能源系统的指标结合在一起,就是五个指标,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第一,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我们很快要实现15%非化石能源的比例,今年我们到了14.6%的,指标肯定可以完成。这个是比例的情况,其中绿颜色的曲线就是非化石能源比重的变化,我们希望到2050年是50%,黑的颜色是煤炭,煤炭目前是60%几,去年已经突破60%了,低于60%,希望逐步降低到2050年20%。蓝颜色的油气基本上保持不动,石油要降下来,天然气要上升。
第二,指标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比重,这个数非常重要,如果这个不能实现,我们的能源变革目标很难完成。我们希望到50%,去年是30%,还有十年的时间,能不能到50%,现在看来要加倍努力。2050年更高,到78%。
第三,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我们现在,包括全世界的范围都是比较低的,美国20%几,为什么发达国家比较清洁,他们油漆比例比较高,我们没进入油气为主的时代,直接进入到用气为主的时代,逐步提高到43%,有的研究更高一些。
第四,能源系统的总效率。电力系统和能源系统是相关的,电力效率的提高对能源的贡献是有效的。红颜色是这样,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把终端消费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这样可以提高经济50%,这个比例是非常非常高的。
第五,二氧化碳的排放。讲的是能源系统,蓝颜色是能源系统,我们希望在2025、2030年达到峰值。红颜色线指的是电力系统,指的是燃煤发电、天然气发电,它们的排放加起来就是红颜色的,总的来讲是30几一吨,到2050年降到15已吨,比例降30%左右。黑颜色的曲线是煤炭的,这两个曲线之间的差就是燃气。
这个是非化石能源占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这个主要来自于电力。我们过去叫一次电力,这部分电力叫一次电力,就是水电、核电、太阳能电,发的电叫一次电力。把这个电力转换成标准煤,和总的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非化石能源的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2015-2018年,三年算下来和整个社会的非化石能源占比差一点点,90%的非化石能源靠电力提供,一次电力提供的。其中主要是可再生能源的建立,包括核电。这是第一部分发展的趋势。
二、新一代电力系统。
第三代技术上有哪些突出的体征:第一,高比例再生能源电力系统、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电力系统、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电力系统、信息物理融合的智慧能源电力系统。我们要在整个能源系统的智慧发展中起一个关键的作用。
2030年非化石发电量占49%,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40%,2050年非化石能源电量占78%,可再生是67%。中间差10%左右是核电,核电在未来的能源系统中会占9-10%的电量,就是核电的贡献。
这个是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从输电到配电到用电,都是体现了这样一个特征。这张图在书店里面我们这些年建设的特高压直流输电、西电东送的工程图。
多能互补,提出两个概念,一个是源端基地综合能源系统,第二终端消费综合能源电力系统。为什么提源端基地?因为源端西北、西南是国家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如果他们全部大量发电,除了本地用以外,主要是东送。这个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为东送的能力没有那么大。怎么办?在西南部发展本地的利用,包括综合利用,第二要电解制氢、制甲烷,变成气体、液体能够传输、储存的,应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系统,跨际的长时间的波动,这个波动很难解决,常规的储能设备是不行的,也就一天两天的时间,包括抽水系统也是一样。解决长时间的波动,自然界的变化就很难预测了,这个波动靠什么?靠液体,靠氢,靠甲烷,靠甲醇这样一些东西,这些东西都可以从可再生能源技术。终端消费综合能源,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
三、能源互联网。
里夫金的书我早旧看过了,最近我重新翻了翻,我归纳了三点,从思维方式上他的一些观点,不一定对。第一,生产要素配置的分散化和协同化,第二管理交易模式的扁平化和去中心化,第三消费供给的一体化和网络化。这个理念是不是这样?我一边读一边想,写了这个东西,不一定对。他来指导我们智慧能源+互联网。
我们智能电网搞了很多年,现在又提能源互联网是什么关系?我概括为一个公式,能源互联网等于智能电网+多能互补,实现能源产业形态的互联网化。我认为它是核心。又提到物联网,前几年工业物联网等等,物联网是个什么?是在能源互联网的基础上+能源的万物互联,这个万物包括人。从控制分析模式上,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我们过去是模型驱动主要,现在引入数据驱动,这个不一样。物联网大量的数据分析,数据传输,最后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最后得出一些模型,这个模型是数据驱动的,不是我们过去意义的模型,这是我的理解。
我们做这个目的是什么?是要支持能源系统更高水平的价值创造,没有这一条所有的钱就白花,所有的努力白费,一定要给整个链条里面各个环节都带来好处,带来很明确的实实在在的价值的创造,要用户有体验感、获得感,没有体验感、获得感也是白做。
能源互联网核心目标的认识,我们搞电力人的认识。第一,要最大幅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这是我们的贡献,我们做电力对整个社会的贡献就是这个。第二,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这是必须的,如果没有这一条,系统做得再好,做先进,控制、信息做得再好,也不行,也满足不了现在时代的要求,所以这一条也是必须的。第三,为终端用户体就便捷可靠优质的综合能源服务,这是新要求。第四推动装备产业技术发展。
无互联网思维审视和改造传统电力系统,传统电力系统具有天然的网络化基本特征。首先是分散化布局的电源结构和大规模互联的输配网络,本身就是个互联网。关于用电早已实现“即插即用”,这确实搞计算机系统他们奋斗了很多年,才实现现在的互联网。我们几十年前就实现了,这个优势对电力系统和其他的系统不同点就在这里。
传统电力系统有局限,首先是多能互补,多能协同我们没有做。第二点以用户为中心,信息对称、双向互动不够。第三供需分配,系统扁平,这个发展趋势,我们现存的管理、调度、控制是不适应的。第四,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也不能是新的发展,要新的技术。这个是局限性。
刚才讲用户用电即插即用,我试想将来的分布式电源也应该做到即插即用,这个也可以实现的,靠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能源互联网改造传统,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电力系统,我们要建设这样一个能源互联网,构建第三代电力系统关键的步骤。
这是国家电网的目标,这个目标从今年年初提出以来,得到社会广泛的赞誉和响应,我觉得这个实际上是体现了互联网的思维一些具体的落实,特别是讲的泛在,电力物联网这点,我觉得这个大家都在努力来做,包括国家电网的各个省,都在批方案,都在具体落实,这个我想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结语不说了,刚才说的意思都插进去了。谢谢大家!
赵伟:我们因为今天的大会报告非常多,所以本来很多专家都有很多很精彩的想法想跟大家分享,但是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我们给每位专家只安排了15分钟,也请各位专家谅解,非常感谢周院士给我们带来的非常精彩的主旨演讲报告。
下面大会进入到主题演讲环节,第一个主题演讲的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研究分析中心主任周伏秋研究员,给我们带来的是“能源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综合能源服务发展前景与趋势”,有请。
周伏秋: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就“能源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综合能源服务发展前景与趋势”做一个简短的交流。智慧能源是能源服务发展重要的方向。探讨两个方面,第一个综合能源服务的战略地位,重点讲一下综合能源服务的的前景和趋势到底在哪。
现在能源领域有很多概念,变革、高质量、现代能源体系,看它们有什么关系?变革是个手段,是个革命,关键是两个革命,一个是能源技术革命,这是生产力的变革。另外是能源体制的变革,是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和消费的变革是两个自然的向度,通过变革我们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何为高质量发展,我们正在探讨,也在制定政策。最终到能源强国、科技强国的时候,我们要建立现代化的能源体系。能源变革对象是能源经济巨系统,我们现在能源生产、消费规模都世界第一。这个图是简要的区域能源系统,从这个图可以看出,非常复杂。要完建这个系统,哪怕强大的清华团队也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任务,在学科来说。
能源变革作为一个概念到底要干什么?核心价值目标是要提升能源系统效率,你干一个事情的目的不是为变革而变革。提升能源系统效率不是单一的指标,我们现在谈的能源系统谈的是整个国家的能源经济系统,因为能源产业、能源行业是我们国民的基础产业,占国民经济的很大比重。要提高效率有五个指标:经济效率、技术效率、安全化率、无害化率、无碳化率。这五个率的提升,跟我们能源智慧化率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能源智慧化率变得越来越重要。
回到能源高质量发展,到底内涵是什么?现在也是在探讨,我们想最后要能源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的能源体系。将来智能建立起来,我们肯定是一个高质量的服务型的能源经济,因为全世界能源行业生产向服务型转变,这是一个大趋势,从90年代就开始了。最近这几年,新一轮电改取得很大的进展,这样的一个亮点,通过电改,通过能源体制改革,通过了整个能源行业生产向服务的转型,发电企业、电网企业,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因为光生产,卖产品已经不行了,一定要服务。
我们从国家的能源战略来看,能源高质量发展,综合能源服务,还有战略路径,综合能源服务是实现国家高质量能源发展的目标,三个方面:安全、绿色、经济。经济、组织、文化资源,手段是两个,一个是技术,一个是管理,整个能源上下游提供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服务。现在社会上谈综合能源服务更多是下游服务,实际上上游能源的生产、供应体系,中游能源储存等企业有巨大的需求,大家不要忘记这个事情。
能源服务的业务模式去年也做了案例研究,全世界从国际到国内梳理,大体上看起来,现在我们讲的智慧能源服务企业业务模式是1+N的模式。这个业务模式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是咱们国家第一个叫综合能源的公司,他们的业务布局。有分布式能源、光伏、风电,还有能源金融、购售电交易等等,是非常大的。
下面跟大家探讨一下综合能源服务的前景与趋势。综合能源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国家没有广泛的定义,也没有标准的分类,我们从做电力分析的角度,我们分析了三年,2019-2021年,我们想有十大领域,中间核心的是网络服务,我们叫多网络的基础服务,综合能源输配,电、热、冷、气,包括现在的氢。这在中间,往上,往下都有优势,往上走是分布式能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分布式的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等。电改之后,我们叫电力购销+服务,还有一个新能源建设运营服务,这个商业模式不是很明显,将来会是很大的体量。下游两个,一个是能效的,还有一个环保用能服务,另外是综合储能和综合智慧能源服务。第二大是金融服务,第三大类是能源衍生服务,本身不是能源,包括能源技术交易、碳交易,都跟能源相关,包括今天开会也是能源衍生服务的一种。我们讲大概有三大类,十大类的领域。
综合能源服务需求升级,我们过去最早解决供和用上能,有和无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不是问题。现在升级的方向,一个是好,一个是慧。好是双向的,给用户提供能源尽量用优质能源、清洁能源,包括电、气为代表的,电是可再生能源。除了这个还得用好,给了你能源不要浪费,高效利用,这是好的服务。再一个升级方案是慧,智慧化现在一部分企业已经走在前列了,我们大概3.0的版本。
综合能源服务市场需求到底有多少?很多专家做了分析,去年我们能源所结合大量的数据,虽然很难,也是做大概的测算,根据我们手头掌握的资料,我们能源所要精准的测算未来,因为市场本来是动态弹性的。去年我们大概做了一个电量分析年的,有千亿级、百亿级的市场。这是一个数量的概念。
我们现在分布式光伏开发利用潜力,资源潜力估算9.5亿千瓦,分布式光伏的开发利用大有可为。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我们国家的资源量到2020年有4亿吨,包括农剩余、物类、废弃物类,一年有2万kw的市场规模。
电动汽车充换电的增值服务,交换电和相应的增值服务,极有想象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国网、南网重点布局所在。环保用能,现在我们整个的三大攻坚战,大型污染,重点是清洁供能,还有环保可行、技术可行,技术可行到2025年1.5亿,环保可行稍微小一点,体量应该是有1000多亿,最近五年。
智慧能源服务极大,城市、园区、管网、电厂、油田都在推这个事情,智慧能源服务有极大的需求。综合能源服务政策环境做了评估,至少是三星,我们国家能源政策在全世界来看也是比较多的,为智慧能源服务的发展创造了好的政策环境。
智慧能源服务的相关政策,到2019年在密切出台,都是相关的政策。我们能源市场体系的建设、产业政策、价格政策、标准化,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正在密切出台。试点示范,现在在组织验收,一方面总结成功的经验,可推广的模式,另外也要分析不成功的项目,为将来政策的设计做借鉴。包括智慧能源释放、微网、多能互补的,近期会发布结果。
智慧能源技术创新,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技术创新越来越重要。国务院发了一个文件《加强基础科学的研发》是头一次,明确到2020、2030、2035年达到什么目标。未来智慧能源的技术研发国家会加大力度。产业政策六大类,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服务。财政价格、投融资、税制政策也会相应的跟进。
标准体系建设,整个智慧能源的发展,一定要做好标准,我们现在的标准远远跟不上技术的进步。标准体系也不断划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这个体系的建设是支撑整个智慧能源服务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我们从市场需求、技术支撑、政策环境来看,智慧能源服务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各类企业纷纷进入这个领域,纷纷布局。现在引领者还是电网系,国网、南网。综合能源服务,智慧能源要做好也不那么容易,现在全社会相关的企业比较焦虑的,到底怎么落地?过去做节能服务产业的培育来看,企业要走得比较长远,在这里面有三个核心竞争力,第一个技术,第二融资能力,第三是服务。要做到让客户满意、高质量的服务是非常难的事。这三点,将来做智慧能源服务也好,做能源服务也好,要都得更长远,一定这三个核心能力做得不错,形成强力的支撑。关于能源服务的分类也是从学习的角度说的,国家官方的也没有分类,所以谈的四大类,十大领域什么供大家参考。
我的报告到此,谢谢大家。
赵伟:接下来有请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能源委员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孙宏斌教授,给我们带来的题目是“能源互联网与泛在电力物联网”。
孙宏斌:尊敬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今天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在这儿跟大家做一个交流。这个题目叫能源互联网与泛在电力物联网,题目就是能源互联网,后面“与”有点蹭热度了。
我想在介绍具体内容之前,用一张表试图来分析一下这两个当下非常热的概念之间的关系,不一定对,这个也是前一段时间我们有一次小型的研讨会一个结果。
我们先从下面看,能源互联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目标是相同,构建新的开放共享的能源生态,包括路线、特征、互联网的思维,这些都是相同。它的视角不同,这不一定对。一个是自上而下,从能源级的角度讲,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全能源链的。从国家电网公司提泛在电力物联网是自内而外的,先是电,然后到边,深入到电以外的综合能源,所以这个是包括交通,由内而外的。还有一些范围的不同,所以我们基本上会是这么看,泛在电力物联网会是能源互联网在电力企业中的一个实力化,是非常重要的实力,是枢纽和核心,这是在电计划的时代,这样一个实力非同小可,所以今年非常之热。
两个内容,第一个就是理念,刚才周院士非常深刻谈到了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以及理念。能源互联网是理念先行,会引领一个技术发展的方向,这里面我想谈三个关键词:使命、颠覆、试金石。
能源互联网的使命。因为泛在电力是能源互联网的一个实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就不再区分这两边的,就统一叫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是带着使命而来,这个使命是要破除阻碍开放共享能源生态形成的各类壁垒。这些壁垒大家能够看到,在传统的能源系统里,这样的壁垒无处不在,我们称之为泛在。泛在的墙或者壁垒,需要泛在的互联和物联,我们目的是希望更好地开放共享能源生态,包括它的上游和下游的产业链,包括能源系统内部,都要打破各种壁垒。
这里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物理之墙(看得见的)。综合能源服务,多类能源系统之墙非常坚固,作为一个智慧城市,市长着急很多能源方面坐在一起,这里面共同语言很少,壁垒非常厚。怎么把冷热气电交通的壁垒破除?这大家能看得见,形成综合的能源系统。
第二类是非物理之墙(看不见的),这个墙更高。比如跨区风电消纳的问题,这里面有商业模式、市场、区域的政策之墙。我们说整体来讲,非物理之墙里还有学科之墙,在大学清华里能源大类,冷热气电交通,怎么突破学科的交叉瓶颈,这个都是构建开放共享能源生态的壁垒。
颠覆。能源互联网是个颠覆性技术,够难?够新?够尖端?不尽然。这是最早哈佛商学院克莱顿教授提出的,能源颠覆性技术不是指技术的创新度,而是效果的颠覆性,能够对行业带来创造性的破坏,这本叫《颠覆性技术》,我总结三句话,第一个是创造性破坏,促进其重大发展,第二利润空间出现重大转移,传统企业会被新企业所取代,新业态。
为什么出现能源巨大的颠覆,这幅图来自于国际可再生能源组织。红色的像人类一朵很大的浪花,人类跟可再生能源邂逅的时间300年,后面150年是下降年,快速的下降,在下降年里有巨大的颠覆。这里面能源互联网会取得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试金石。没有互联网成功的标志,上一次国家电网也是有一些领导约我去交流,包括国家能源局约去交流。我说评价能源互联网是否成功,如果用一个维度来看,能源电力行业是否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非常活跃,整个生产力得到巨大的释放。这使参与则重,是能源互联网成功的唯一试金石。最近三年能源活跃的企业,蓬勃的发展。
二、泛在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这是一个能源互联网的一项技术,2015年由课题组首先提出来的。
这是发表在期刊上提的,目的就是综合能源服务商,这里面实现多能互补,源网荷储的协同。我们希望提供综合的能源管理系统,用信息流管理。降低用能的成本,提高能效,保障供能的安全和市场的扩展服务,是为综合能源服务商服务的。这里面有些基本的功能,不详细说了。
它的结构总体来讲是云边协同的服务,在云上千家万户提供并发的能量管理服务。在边缘为本地的园区,还有各种智慧体,包括楼宇、智慧城、小镇,提供智能的边缘的计算。这是一个边缘上居于的IEMS,可能是一个园区的IEMS,像一个小脑袋管理工业园区或者商业园区,或者一个科技园区,或者医院、酒店。这是一个面向一个大城市云上广域的IEMS,是泛在的。你看到像满天星辰,每个星星是一个智慧体,管理着一个主体。这是一个广域的示意。
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在边缘。在北科工业园,这个是能源局认为非常之成功的案例,两三年能够把成本收回,这是一个老的科技园区的改造。我们现在越来越发现,老的工商业园区的改造是最容易成功的,而不是新的园区。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在北京市是最成功的综合能源U示范。这里各种元素,大概有14家高科技的企业,为他做了综合的IEMS,能够支持冷热气电多种潮流的计算仿真分析,所有操作之前都可以在这上面模拟,而且有各种的灵敏度,包括经济灵敏度、能效、控制灵敏度,你知道温度降低1度,整个园区的成本会下降多少,这些灵敏度会精准给出计算。支持在不同场景下怎么做日前、日内的,实时的经济调度,多能的功力计划,降低用能的成本。
这是另外一个例子,在云上的服务,就是广州的城市能源互联网,这是两周之前能源局到现场去通过的一个验收首批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它是“1+3+3”的示范项目。“1”是一个云平台,“3”是三个智慧园区,另外一个“3”是三个创新的业态,体量很大,覆盖整个都市,展示整体的能源互联网特征。
这是一个在云上做的为千家万户提供的综合能源的智慧服务平台,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介绍到这儿。谢谢大家!
赵伟:接下来有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联标准化管理中心处长周丽波女士,题目是“做好标准顶层设计,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
周丽波: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有幸能够参加第三届能源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高峰论坛。刚才各位专家从宏观的层面,从能源互联网的定义和范围都阐述的非常深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也从标准的顶层设计角度,谈一谈如何能够加快能源互联网的建设。
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标准化,能源互联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具备坚实的条件,能源互联网标准化工作的设想。
2016年2月29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推进能源互联网+智慧物联网的发展指导意见》,为落实指导意见,国家能源局已经在实施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实践。《能源互联网标准化指导意见》,提出构建能源标准化体系,完成能源标准化路线图,我们中电联在前期也做了大量的初稿和支撑的作用,可以看出来标准是工业领域的基础支撑,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标准起着纽带和催化剂的作用。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过程中,也必须高度重视标准化的工作。
这个是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指导意见里面提出的规划,是两个阶段,从2018-2025年,尤其2025年要初步建成能源互联网产业的体系,形成较为完备的技术及标准体系,推动实现国际化,引领世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能源互联网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存输、存储消费,与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发展新形态。以电力网络为基本架构,融合了冷热气多种能源所构成的智慧能源网络。全球能源互联网,我这边也是谈一下我们的看法,能源互联网与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相比,更具有系统性、复杂性,能源互联网进行统一的标准和顶层设计,要发挥能源互联网的作用,必须要打通各个环节的通道,实现设备互联、信息互联、业务互联,要实现这些互联的前提,就是要统一标准。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都提到把能源互联网列入重点的发展方向。要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发挥标准作用,通过标准的总结、编制与实施,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的作用。从而带动标准之修订,与创新驱动战略性的良性互动。
标准化也是能源互联网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需要。要抓住我国能源互联网标准,占领世界能源制高点的机遇,世界各个高度重视能源互联网的工作。德国2008年采用了能源互联网的术语,2015年IEC成立了智慧能源Smart energy委员会,我们也必须抓住机遇,提前做好策划和筹划。发挥我国能源互联网实践多、项目建设基础快的优势,直接参与甚至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全面提升我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前一阵国家标准委的技术创新司的司长到访中电联,专门提出来要我们加快能源路由器标准提案的立项,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工作。
能源互联网也是落实标准化+贯彻国家标准化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里提出来要解决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李克强也提出来要管理发展乱、水平低的问题。能源互联网作为产业结构转型的新兴领域,标准的需求面临数量多、编制快、水平高的特点,中电联也是适应改革的需要,作为国家标准委的第一批团体标准的试点,我们也是从2015年正式开始编制中电联的团体标准。
从目前来看能源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中电联的背景情况,我想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了。我们是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目前有18家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单位。从1988年承担电力标准化的归口管理工作,目前电力标准达到是3235项,国家标准515项,行业标准25188项,中电联标准134项。当前的电力标准已经覆盖了火电、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及其他的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等工作领域,在能源互联网标准化领域我们也开展了很多的探索,我们也有各个电力基础化委员会的支撑,我看了一下发言的嘉宾,有一些是能源互联网标委会的委员,也是在新兴的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行业的标委会为42个,全国的22个,承担国际对口单位17个,因为资产管理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也已经批下来了。
我们在智能电网、特高压、清洁能源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重要的进展,为下一步开展能源互联网标准化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特高压方面组建了全国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我们也是特高压TC115国内对口单位。智能电网技术方面我们也是有非常多的积累,目前有9个专业分支,110项标准系列。这是我们开展的智能电网试点的项目文件和依据,包括已经发布的标准。
在新能源方面,中电联也是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单位,从风能智能的测量等六个分技术委员会,形成了很大的标准体系,2016年对标准体系也进行了修订和发布。光伏发电方面,光伏发电和产业化推进的工作组,中电联也组织开展了一些工作。我们也组织编制了很多30多项重要的标准,我在PPT里没有提到光热这一块,我们也是在去年成功申请到了IECTC117,去年这个年会,也是由中国承办。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方面,数据还没有更新,其实已经发布的标准是50项,在编的标准47项,我们新的体系覆盖是传导充电等。这是我们已经发布的基础型标准,18487.1和20234.1,涉及到电动汽车充电的基本要求和系统的接口方案。中电联也在推动大功率充电接口方案的安全,我们跟日本充电器协会在标准化方面有合作,前不久日本的会长在日本宣布,他们的3.0到采用中国大功率充电的接口方案,中国和日本在大功率充电新的技术方案上已经达成了一致。
能源互联网方面,我们也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的活动,2015年中电联成为国际智慧能源系统委员会的中国第一对口单位,启动了能源互联网体系的研究。2019年我们基本成立了能源互联网的标准体系,第一项中电联的团体标准,能源互联网总则在2016年的10月份正式发布。我们也成立了中电联能源互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今年上半年也召开了成立大会。
简单说一下能源互联网下一步工作的设想和建议。目前来说,能源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与需求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缺乏标准的顶层设计,缺乏技术组织的协调配合,能源互联网基础及关键的标准还没有完全完成。能源互联网的工程实践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能源互联网国际标准化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在这样一些情况下,我们加快要做的是这样一个方面,要发布能源互联网的标准体系,尤其根据电力标准化十三五规划,要对能源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提出建立更加完善的体系,标准化的组织要更加协同和配合,核心标准要在这两年编制完成。这样才能够有力支撑能源互联网的试点工作。
这是我们目前提出的标准体系框架,包括总体要求,这是评价,能源转换、建设运行和设备等方面。这是我们的组织体系,因为能源互联网,各位专家在会上提到最多的一个词“融合”,所以它不可能有一个单独的技术委员会就能够完成所有的工作,所以我们建立成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有关企业在内的能源互联网标准的协调机构,研究我国能源互联网标准化战略和推进措施,制定标准化的内容,组织开展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统筹推动国际标准化和标准的实施应用等这样一些工作。因为这些全国标委会都是跨行业、跨领域的。
第三要推进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包括能源转换方面、测试评价方面。第四个方面要协同开展专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特高压方面要结合十三五期间的特高压工程经验修订整个的标准体系。智能电网领域围绕电力需求侧管理、智能用电、微网、分布式智能并网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各位领导,当前以发展新能源为战略方向的能源变革正处于关键的时期,既充满期望,也充满挑战,发展能源互联网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将秉持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宗旨,与各方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为能源互联网、技术发展做出贡献。谢谢大家!
赵伟:非常感谢周丽波处长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标高,因为在能源互联网这个方向,国家和行业的学会都在非常积极的推进相关标准的制定。
下面有请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智中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曹军威研究员,给我们带来演讲报告,题目是“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
曹军威:我来自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也是担任北京智中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围绕最近几年能源互联网开展的研究的具体技术跟大家交流。
理解能源互联网更多从互联网的角度理解,互联网是自下而上构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过程,未来能源互联网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过程,我们有一些分布式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储能,最近几年产业化发展也比较迅速。在这个基础是,能不能互联成为能源微网,进一步形成能源互联网,国际电网公司也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理念,在这个基础上有这样一个自下而上的构建的能源基础设施,再来实现类似能源互联网上的一些模式创新和新的应用。
从技术的角度,我们把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分为四个层面,最底层是物理系统,在多种能源形式、多能互补,包括跟用户侧的需求侧响应。上面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各种传感、物联网的技术。再往上具体的业务,我们也是分成两层,核心的是能量管理和控制,再往上是能量交易。随着我们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包括售电的开放,我们有交易的层面。下面我简单结合这四个层面介绍一下我们开展的一些工作。
第一个层面的工作,我们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开展了能量路由器的研制,在能源互联网物理层关键的装备,理念很简单,在信息的互联网网络里面,路由器是担任信息分发的角色,它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存储、转发,信息来到路由器再分发出去,形成分散式的信息的转发机制。
能量是不是也能够形成这样的机制?我们也是探索在一些不同的接入,比如分布式的光伏,包括微网的接入,包括本地负荷的接入,跟电网的接入,如果都接入到这样一个能量路由器上面,我们通过电力电子的技术、储能技术,再加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够形成一个能量路由器的装置,它有即插即用的功能,不仅仅在用户侧,在源、网,不同的层面都能形成即插即用的功能。这方面我们也参与了能源互联网能量路由器标准的制定。
我们开发能量路由器的样机已经通过了北京科委的验收,我们是多端口的设备,不仅仅是在电网某一个点上单输入、单输出解决电能质量问题、潮流控制的问题,而是一个多端口的装置。我们的设计理念是模块化,可以扩展,端口数可以扩展,它接入的类型可以扩大。我们尽最大可能把不同类型的,无论是负载还是源接口标准化,这样才能实现即插即用。两个层面,一个是端口的即插即用,另一方面外接可以即插即用,甚至容量可以动态的调节,所有这些都是技术上的要求。
在实现途径上,我们希望类似互联网路由器的发展,在成本逐渐下降以后,它做到了硬件的逐渐通用化。无论是交换机起来路由器,在不同层面上都是以一种标准化统一的路由器的方式出现,这样硬件便宜到一定程度,就是达到通用化的目标。现在信息路由器,尤其在边缘,大家坏了都不会去修,直接替换了。我们现在还是以专用式的变流器为主,光伏、储能,包括并网、充电,都是一些专用的变流器,未来能不能做到通用,即插即用跟软件的对接,是软件的定制化。通过信息物理的手段,解决这样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替代变电站的功能,或者做备用的功能。电能质量调节方面,是一个交质交的转换,本质上可以调节电能转换。
信息管理方面,本身自带能量管理,可以自身成为能量管理的执行终端,甚至交易的计量终端,也可以跟数据中新信息基础设施结合,提供信息的服务。现在我们做的样机主要是电力路由器的样机,现在也有很多人把冷热基础设施也跟电力的路由器结合在一起,变成能源站的模式。这个我们认为能量路由器是未来能源互联网发展底层的关键设备,我们也在跟一些厂家进行合作、产业化。这是第一个层面,能量层面做的工作。
第二个层面的工作,在平台层面。我们更强调物联化思维,不仅仅把物理层面的配网、微网,用户信息采集上来,做管理控制,现在很多厂家做到云平台,信息能源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同时我们强调,互联网强调用户的介入,就是人的连接,同时要强调进来,人和物之间的连接。从人的连接来讲,我们叫多元主体接入,这样的平台不仅仅是给供能商用,也不仅仅给用户用,应该是一个多种主体都接入这样的平台,源网,还有用户,还有中间的运营商、中间商、售电商、服务商,都能接入这样的平台,这样的平台从互联网的角度就有平台效应。全景数据的接入以后,在一些能量的售电交易在这个平台上发生,就会产生价值闭环,就会从互联网的角度驱动能量流、信息流的流动。
有这样的平台可以做很多大数据的分析,这个大数据分析基本上是全景的大数据,不仅仅只有用户数据、电网数据,这个价值就比较大。基于人和物的信息都获取的平台,可以实现全产业链的整合。这样的平台强调用户的体验要好,移动互联网的思维用户可以上面看到各种各样的售电方案,可以在上面买电,售电商,包括很多专业的运营商可以在上面做各种各样的监控。在能量管理平台方面,我们也是参与了中电联的能源互联网专项的制定,而且跟李老师合作,把能量管理平台的标准做出来。
第三个层面工作,在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大数据平台的分析,在算法上我们采取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比如深度学习。我们认为深度学习本身在一些图像、医学、金融、游戏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功,本质上是一个对特定任务、特定目标有超出人类的优势。在能源互联网的能量管理层面上也可以看到,它也是一个特定目标下任务的解决,它也应该有它的优势。而且我们也是非常希望从数据驱动的角度开展大数据的分析,我把电网也好,综合能源服务的小的区域里面可以做到电流、电压,基本量的采集,形成一般化的数据平台,无论是做负荷的建模也好,做电能质量的分析也好,做风险研判,还是感知,能量管理层面的高级应用也好,都有统一的基础,而不是每一个应用都来构建一套基础设施。
第四个层面的工作,我们跟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浙江电网合作做区块链的前沿技术,跟能源互联网相结合的场景。从区块链的技术框架,在底层的共识机制和上层的智能合约都跟能源互联网分布式的初衷比较切合。我们也研究了能源区块链的适应性和差异化,从能源区块链的角度到底哪些可以应用,哪些可以进行拓展、创新,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大规模分散式的交易在目前的情况下还不成熟,但是我们在基础的区块链底层,基础架构上可以做一些研究。如何把能量的数据能够跟区块链的底层架构结合在一起,可以无缝衔接能源基础设施的数据采集跟区块链上链的数据之间,这样一个衔接。我们也在开展一些示范工程,希望从良侧端直接接入区块链的底层设计,就把数据的管理,甚至到上层的交易,通过区块链的技术打通,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尝试。
最后一个示范工程,我们也是推动了一些示范工程方案的建设,特点我就不讲了。在这样的一个方案里面,我们一般是结合冷热电多种能源形式的互补,还有需求侧管理和响应基本的用户侧的要素,另外就是风光储、电动汽车、微网的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综合能源服务的区域化能源运营和管理,这方面也有它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可以做出一定的贡献。
总结,我们从关键技术方面主要在四个层面,能源交换和管理平台、大数据分析、区块链做了探索。最后我们认为要示范工程驱动,把技术应用到里面去,这样技术可以成熟,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产品和服务。谢谢大家!
赵伟:非常感谢给我们带来的演讲。接下来有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光伏云事业部商业总监马晓光。
马晓光:四部分:能源变革、发展现状、光伏云网、泛在物联综合服务的思考。重点在后面两部分。前面简单说一下,互联网形态下的能源革命,2014年习总书记首先提出推动能源的消费、供给、体制、革命四个方面,2016年三部委印发指导意见,为能源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2019年国家电网公司也提出了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部署。
我国新能源现在发展的现状,从能源的可持续性,包括国内的环境问题,包括在国际上减排的承诺,包括国家相关战略来看,都可以发现,目前清洁能源,尤其是新能源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这其中分布式光伏的发展,这几年也是发展势头非常强劲,连续多年装机容量在全球第一。
如此快速发展的一个分布式光伏的产业,必然也带来一些问题。目前在供给侧由于缺少相关安全的规范和标准,导致整个电站在建设过程中的质量、运行安全、运维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标准,给投资人资金带来一点安全隐患。用户侧,大众用户缺乏专业的知识,相关标准不统一,给用户在自己建站、选型、结算、并网过程中也带来了困难,都是由于供给侧、需求侧不平衡带来的,我们智能化的水平不够高,在线协同,个性定制化的能力不足,在线分析和优化的能力不够。
为了重点解决前面说的这些问题,基于国家电网,包括我们平台的优势资源,统一建设了光伏云网。相信参加过去年SNEC展会,相应的专家不太陌生,我们从2017年4月份正式上线,2018年4月份上线了光伏云网2.0,2.0的时代融合了时空、地理、气象、气息,构建了五大服务中心,融合各方的资源,为光伏用户提供了前期选址、智能选购,到电网层面的电网包装、电费结算,包括并网以后的在线监测、智能运维等全流程一站式的服务。目前我们也是把国网经营区内所有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平台,突破了5200余万的装机容量。
我们依托光伏云网也建立了全球光伏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定位也是服务国务院、省市县,实现光伏扶贫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实时监测、质量跟踪、质量评估、收益分配、运行运维,扶贫成效的整体评估,全环节、全流程实现精准化的管理,做扶贫的成效和高效透明的扶贫体系提供了帮助,体现了我们精益化、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水平,做到可观、可视、可测。
为了解决标准制定方面的困难,我们也是联合中电联成立了光伏学院,包括线下服务新的业态,我们在线开展了相关的标准制定,包括企业认证、运维培训、共享运维、技能鉴定等,我们通过平台派单,实现技术+信息+业务的智能互动和融合。结合国家光伏扶贫工作的推进,打造学习+监控+运维的扶贫新模式。通过光伏中心与光伏学院的联动,全面支撑国家扶贫电站运维服务,还提出让贫困户成为光伏电工的扶贫理念。依托光伏学院,培训贫困群众成为光伏电动。
下一步重点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和光伏云网深入布局,近期会发布光伏云网3.0。依托光伏云网,围绕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目标,充分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先进技术,构建客户聚合、数据融合、业务融通、开放共享的新能源大数据公共服务云平台。形成枢纽类型、平台型、共享型的服务体系,共享全产业、全服务、全价值链的资源,构建数据全面接入的各方主体,构建生态圈。
目前我们跟北欧合作联合申报智慧园区的项目,通过各个环节和全供应链的关系,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为支撑,实现以能源为基础的人机互联互通,在这里面我们也会试点运用,包括边缘采集装置,能源路由器,提高能源转化的效率。
赵伟:非常感谢马晓光先生的报告,下面有请交通部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徐萍女士给我们带来报告,题目是“绿色交通与智慧能源”。
徐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我作为交通系统的一名科研人员,来参加今天的会感觉非常荣幸,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因为我们交通运输行业是一个用能大户,今后的任务主要是节能减排,把能源的用能方式进行改革,来为我们蓝天保卫战整个全国的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因此说没有关系,我们这个行业跟智慧能源关系也还挺大的。根据会议的主题,我准备了今天汇报的内容。
今天向大家汇报的内容是三个方面:交通强国、绿色交通、交通运输与能源。
首先说一下这个行业新形势、新要求,十九大大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当中,要求压力铁路、公路、水运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以科技为支撑,建设交通强国。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这些部署和要求,交通运输部党组非常重视,组织开展了《交通强国建纲要》的编制,开展了2、30项专项研究和专题规划的工作。我们作为部署的科研院所也参与了其中很多的工作,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交通强国的建设它的内涵、特征有一些认识,基本上是根据行业的一些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产业属性,并且借鉴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规律与经验,我们认为交通强国的基本内涵,应该使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领先的。应该是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
对于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领先,我们认为是三位一体的。安全是交通发展永恒的主题,便捷是对交通系统供给能力和质量的要求,高效是对交通系统供给效率的要求,绿色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促进与自然的共生。经济要满足交通投入产出的合理性,用户可以承担得起,享受高品质的运输服务,这样一些的认识。
总体交通强国建设的愿景,就是要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交通的现代化,进入交通强国的前列,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领先的交通强国。在基础设施的规模和质量、技术的装备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绿色智能化方面,要世界领先。
根据这样的目标和愿景我们认为交通强国的建设主要有九大任务,从基础设施到绿色交通,到交通治理,通过这九大体系的建设,总体上实现世界领先的目标。
谈一下绿色交通。绿色交通并不是交通强国建设战略部署提出来刚开始的,实际上我们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特别近五年对绿色交通这块也做了非常多的规划、政策,以及具体的行动和措施。我们到目前为止,对绿色交通也有这样的认识,它应该是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在交通领域的集中体现,使交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要以最小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代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交通系统。绿色发展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更是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我们目前为止对绿色交通的认识特征,应该是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而且全员要参与。
在这样一些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近五年来,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多式联运、车辆消耗标准、清洁能源车辆、船舶的应用、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公路港口、生态修复工程,还有跟能源相关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清洁能源试点项目、车船路港低碳交通的专项行动。我们还发布了交通产品目录。在交通智能化方面,我们认为交通智能化提高效率也是节约能源,这方面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我们也开展了能源统计的监测试点工作,建立了能源监测的平台,都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在交通强国的新形势、新要求下,绿色交通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我们也有绿色交通的建设目标,包括土地、岸线、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方面。能源节约和用能方式的变革是实现绿色交通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再简单说一下绿色交通与能源的问题。我们也比较研究发现,主要发达国家交通运输的能耗占终端能耗的比重大多在20%-40%左右,我们国家石油的终端消费,交通运输的这块占全国的石油终端消费总量40%左右,在能源的结果当中,水路、铁路的节能方式相对是节能的,整个能耗强度这块也还有差距。这些具体都是我们分析的一些数据,就是能源消耗的比重在上升,各种运输方式,还有能源的结构,柴油、汽油的占比,这里面都有数字的分析。
总体来,我们各种运输方式,铁、公、水运输方式,相对于运输量和周转量的能源强度,都有下降的趋势。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也对交通运输能耗预测,通过系统动力法和情境分析法,进行了能源消耗的预测。在人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发展不同的宏观环境下,以及我们交通行业不同的结构、技术进步、管理、重塑用能的情景下,我们结果也是不同的。我们希望,如果能够在三五年,交通运输行业的消耗能够达峰,之后放缓,这样更好。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还是需要采取很多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包括在结构优化方面,更要突出多式联运的发展。技术创新更加要推出新能源公交车,我们也在进行氢能源公交车的研究。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我们进行了450多个项目,我们也签署了共同推进《靠港船舶运输使用岸电的框架协议》等等。我们也在探索打造三网合一的公路,通过政策、规划,以及具体的措施,我们想在2020年达到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的目标。在能源结构上,我们希望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占比进一步的提高,能源的结构,像天然气、太阳能、电力、生物能的清洁能源,在2020年的比例达到9%,能源的效率比2010年提高15%。到2030年我们也有这样的一些目标,能源的结构,清洁能源要在整个行业消费当中占到15%,效率比2010年提高30%。
最后是一个小结,绿色发展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普遍价值取向,政策措施的行动作用下,目前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目前交通运输行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交通强国建设新的时期和新的使命阶段,绿色发展是应有之义,需要大家共同来推进的,绿色交通发展是有目标任务和途径,能源的节约与用能方式的变革是建设绿色交通的重点,要完成我们的目标,也需要通过在座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业界的支持才能实现。
我的汇报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赵伟:接下来有请中关村能源互联网专家联盟秘书长毛翔先生给我们带来报告,题目是“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海南国际能源互联网总部基地”。
毛翔:各位朋友,各位专家,快到中午了。我的话题大家一看就很清晰,我们前面有周院士,还有孙宏斌老师,还有首席科学家都讲的特点细致,把整个技术细节,包括讲到的云平台,包括能源互联网和全球能源互联网之间的区别,经过这么多年,特别是能源互联网从三年前,从《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开始,我们整个全国能源产业,我们做了什么呢?除了我们看到的55个示范项目,28个微电网项目,包括近期有几个验收的项目,从产业本身根本性的变化存在吗?咱们从比较乐观的眼光看,我们会在近几年有巨大的突破,悲观的角度看缺少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就是产业到底怎么去组合,怎么去发展。
早上也跟发改委周主任交流,怎么样能够快速的,不光是在研究,而是在研究中落地,这样的话我们也是经过一年的时间,去年4月份我们联盟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专门研究产业发展的路径,但是角度和侧重点不一样了,下面用一点时间给大家汇报,也是寻求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打造能源互联网。
第一张直接就抄袭了,包括孙宏斌老师刚才也讲到的话,整个我的研究体系里,最根本点的支撑就是他说的话,就是刚才说的泛在的墙怎么突破,这是个关键点,否则我们再研究还是要等待很多年。我们只要突破了这个,有可能我们真的共同把历史改变了。整个能源互联网的井喷就在眼前,从文件本身看,3月上旬发布了《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白皮书》,讲的很早,发现从很多年前初级阶段就开始了,没有想到。但是我们看到是从2019年开始的新的增长点,这个增长点刚才好多老师,包括专家讲到了,我们在全球光伏的地位,我们的光伏技术在全球的地位,能源互联网目前发展的进度,都是技术上的一些突破,但是产业还没有突破。
刚才讲到的格局的变化,能源的变化,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市场非常大,整个的产业价值巨大无比。在这个巨大无比中,为什么没有出现井喷?为什么整个产业的联动还没有形成?包括55个的项目,包括28个的微网项目,真正的效果好不好?我相信有很多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点在哪?我简单用后面的几页纸跟大家进行汇报。
第一个整个的体制之墙和行业的壁垒,这都是沿用了孙宏斌老师的话,首先就是跨界。有一句话讲的从企业发展本身,跨界成为能源互联网、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如果不选择转型,可能就会被别人革命。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但现在提出来更清晰。第一面墙出现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整合,正好跟今天的主题完全融合了,叫“深度融合,产业整合”,完了落地。
经过一年的时间,我们也从很实际的角度去考虑,不光从技术。我们认为一个产业真正有效的发展,不是光研究企业的项目,也不是光研究技术,而更多的要考虑现实收益。在研究产业、推动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得有收益,才有可能真实的发展。我们就看到左下角出现了一个三角图,这个图在外面看不到,我们出现了一个很怪异,或者很不一样的观点,这个观点是我们推崇在一个新产业产生的时候,要出现局部垄断。因为这个时候才会产生巨大利益,而出现巨大利益才有可能进行引导,进行引导的过程之中,整个的利益会进行分散,也就是说创业者、创新者聚集。就是刚才讲到的“人”太重要了。我们都在搞技术,搞了技术发现在座的一百多个人之间都出现了很大的鸿沟,好比从能源路由器的角度,目前出现特别多的声音不一样,每个声音我觉得都非常优秀,但是发现如果把“能”放在里面,声音就会改变,我们研究项目以什么为主?我觉得不是某一个专家说的为准,要市场检验。市场目前的现实版必须有大规模的能源互联告诉全世界,告诉我们的每一个领导,告诉每一个能源运营商,或者有可能成为能源运营商的投资,我们有能力在这么大规模的前提下,不仅能让它互联互通,还能让它互利,这个时候市场找到了获利点。
当规模相对较大的时候,技术装备才有可能真的变成标准化的东西。我们标准先行有好处,但是标准的慢行和整个产业落地的并行,我认为更重要。某些的话,我们还没有明白真正的互联互通其中的,我们目前研究出25个装备点,有3个点大家不知道,你的标准可能有缺失,在市场运作中也会出现不必要的投资。从整个的三角构架看到,我只能提供三个我们的思想:第一市场为中心,导入技术。谁的技术呢?必须是上市公司,我们优选的。上市公司有25个支撑,能源互联网和IT产业是不一样的,我们几十年就是互联网了,那还是电力的互联网,但是跟IT的互联,加多种能源的互联有区别,技术不一样,这是特别明显的差距,我们不是站在零的基础上,我们是站在25个成熟的产业基础上,构建一个新型形态,就出现一个特别大的价值,市场在上升,市场本身就存在。
第二,我们把整合好,或者进行整合的25个,或者15个大型上市公司的技术作为支撑点,包括它的资金聚集起来,作为25个产业支撑点的启动点。大家已经清楚了,第一个它有市场,第二它有技术,第三我们有方向,第四个是最关键的点,要让它目前马上合在一起形成垄断。也就是说BB机时代过去了,手机时代开始了,当开始出现手机的时候是一个天价,但是也是一样排着队买。这个时间从我们的研究认为是两年到四年,这个时间足够启动能源互联网整个产业的启动平台,还有云平台。从右边的图看到,里面包含了云平台,包括了产融结合。
整体的发展,这个图表现其中有三个支撑点,我们举三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光伏的,我们认为光伏第二代产品,光伏以后不存在了,再出现的是能源互联网的新光伏,这个名字没起好。在我们新光伏的时代里就跟手机一样,因为在好多年前有一个特别幽默的,我自己亲身的经历,当时在选择买苹果还是买诺基亚的时候,我的技术团队几个同事很资深的说,买什么苹果,那难道是手机吗?你买的是手机,那个年代很多人不相信,特别搞技术不相信苹果能生存,还能发展,后来发现就那个不像手机的东西占据了全世界。我想未来能源互联网时代的新光伏不一定叫光伏,因为它可能出现第二个价值供热或供能,可能还会出现第三、第四个,反过来供热的东西也可能出现带发电的东西,就出现了第一个最核心的能源路由器,包括能源路由器相关联很多可以构建的产品。电动汽车这块是新领域,也有很多产品。
整个技术的发展这一块,构架上不多说了,我们现在正在打造一件事,我认为刚才我说的几个结合点有价值,更有推动的价值。我们要进行产业的管理,或者叫产业的推动。光一个单位或一批人不够,应该在座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推动这个产业,这个结构只能是一个产业园,聚合了刚才说的要素,具备六个方面的能力,才有可能真正的带动。
从发展的角度25个分类,比较详细的东西没有写进去,里面都是融合的,大家一看表就能看清楚,全是融合。为什么融合?我们做电的时候就出现了,有热、有冷,做冷的时候又出现了有电,出现25个分类的产品构成了整体目前能源互联网基本的概况,就是区域性能源互联网,也就是我这里提到的,我们目前正在做很多充分准备的工作,已经做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在海南的一件事情。当然不排除今年年底之前,前两天也跟比较大的银行领导接触了,非常支持,为什么只在一个地方,你带动整个产业,资金量越大,成本越低,风险越小。你的能源装备一旦形成,销售量就扩大了,所以完全有可能我们在年底再选择4个地区到5个地区进行配合,同时做产业园,分的产品和类别不一样,海南这块主要考虑以研发为主的聚合。
整个商业模型大家理解我的思想了,产业管理公司就是产业园管理公司,出资、出地、出管理思维、出专家百人团队,覆盖全球,从整个的顶层结构看已经完全覆盖了产业发展的基础,需要一些拿技术的人进入,就是上市公司,提供技术的基础,提供一部分的资金,提供市场,这个时候就构成了15个分园,未来的15个上市公司。2.0产品整个谋划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被孵化企业,中间还有三个交易中心、金融交易中心、人才交流中心、能源交流中心,构成我们想做,也正在做,大家共同努力的,推动产业发展的。我们正在打造全世界能源互联网的硅谷,是不是叫硅谷呢?叫能谷也可以,也许我们共同努力打造出的硅谷或能谷就是未来全球化的能源互联网的硅谷了。如果在海南我们做这个事情,人一定进入,技术一定进入,如果我们在全国复制,有可能我们真的把这个产业推动了。
也是欢迎大家随时跟我交流,我们在这个产业上的自信和信心还是比较足的,特别今天听到那么多专家的交流和演讲。谢谢大家!
赵伟:非常感谢毛翔先生给我们带来的报告。
大会本来在今天上午策划了一个能源互联网关键数据保护与安全方面的报告,而且我们请了一个国外的嘉宾,就是Thomas Bierhals,结果他专程从德国昨天晚上赶来了,但是在路上不巧吃东西吃得不合适,所以会议组织方刚才告诉我他的报告很难做,他也很惋惜,所以他让我们向大家表示歉意。
下面有请上海电力大学副校长封金章先生,封校长给我们带来的报告是“临海新校区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技术与实施的研究情况”,有请。
封金章:各位专家,各位嘉宾,非常有幸我们电力大学有这个机会在这个会上介绍我们学校在探索能源互联网建设当中的心得。刚才各位专家都介绍了整个行业能源互联网发展大的趋势,包括核心技术,我这地方也讲一个点,我们今天这个会议的主题是叫融合和落地,所以我们想,我尽量汇报的是一个案例。在大学校园里面的案例,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事情呢?
首先汇报一下我们的初衷,我们这个项目当时想做,首先是关注用户的痛点,大学校园管理的痛点是什么呢?是大学校长非常困惑的一个方面,事业要发展,另外一个方面在能源管理上有指标。怎么样在大学校园里面解决节能减排,对每一个大学后勤校长是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临港大学校区,我们有个新的校区建设,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想几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在校区建设的过程当中探索大学校园里面新建校区或者是老校区的改造,能源的节能解决方案。第二个问题我们在考虑,在我们电力大学,我们应该有怎么样的使命去做好这样的工作,所以这个是我们当时的初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当时考虑在电力大学校园里面,在临港新校区,从整体设计还是,我们来推进项目的建设。
这个项目我们在策划的时候,是跟企业深度合作,所以这个项目主要是有这么些构成,这是一个示意图。探索我们校园新校区项目当时的考虑,我们首先是顶层设计,第二个考虑综合能源和运维在校园里面的应用,另外我们考虑校园里面在节能减排工作当中,跟大学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关系。当时我们项目的推进当中,也列入了国家发改委的28个示范项目,我们作为示范项目在推进。
这是我们项目主要的内容,五个方面,一个是大学校园热水系统,还有校园里面的发电系统,再一个储能和微电网系统,还有一个平台类的,能效管理和智慧校园的管控系统。
首先在大学校园里面最关注的是学生的洗澡,大学校园里的热水怎么样来解决供热,我们首先考虑的是用一种节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临港大学校园里采用的是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技术结合的供水系统,可以解决每年800吨水的供应量,解决1万学生的用水规模。在校园里面充分使用了大学屋顶上的资源,我们把所有新校区建筑物上面的屋顶铺满了光伏板,起到在大学校园里面,对于新能源,对于整个校园用能的补充,我们有260KW左右的规模。
在校园里面还设施了一些智慧路灯,跟校园的功能结合推进这项工作。我们在大学校园里面还有300KW的风力发电,这个也是作为新能源在大学校园里面的组成部分。我们还有一个燃料电池,这是一个概念性的项目,主要在校园里我们想用一种新的技术,给学生一种在教学当中的案例。
整个的项目就形成了微电网系统,微电网系统主要是由风能、太阳能、储能,在一个小范围里面组成了微电网系统,主要来研究系统八个方面的技术切换,我们在整个校园的用能上面,怎么样跟大电网互动,形成八个方面场景的切换,切换时间是10秒,所以在我们校园里面目前的使用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我们还考虑整个的节能系统跟绿色建筑结合起来,把绿建的指标跟新能源在大学校园里使用的指标结合起来推进。整个的系统推进,我们把建筑的能耗,分项能耗、水平衡、限额警告等方面结合起来,推进整个的建筑群能源监测和管理。
我们有一个智能管控系统,在校园里面就把整个校园的用能和校园能源管理、学生的使用结合起来,形成了这样一个管理的架构。这个系统里面从学生的刷卡洗澡、热水供应,到整个的校务管理、物业管理等等,把这些都结合起来了。这是我们项目推进的情况。
我们项目到目前为止运行了一年,校园有150多万度电,实际上这个项目的推进,解决了学校20%的能耗。在整个大学校园里面,整个的用能有20%是由新能源提供的。到今天为止,我们感觉这个项目是非常成功的,首先我们给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第二我们老师把这个项目作为科研的基地,来跟他自己的项目对接;第三我们成功的寻找到了跟企业深度合作的校园用能解决方案。
项目特点,我们是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和安排,从新校区的建筑设计,到能源系统的设计,到今后的运维管理,是全生命周期的安排。谢谢大家!
赵伟:今天上午最后一位报告是由延安新电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郭先生带来的。有请!
郭先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陕西延长石油的传统企业的用户,我今天就将我们现在承担的两个国家示范项目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汇报。四个方面做介绍。
首先谈一下我们的观点,现在有人在说互联网项目推进难,到底能不能做?我的观点是可以做。主要从几个方面,第一个是目前国家政策的推行逐渐越来越优势,再一个刚才各位专家也提到的新的技术越来越好了,第三目前用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第二个我们该怎么做?第一个要创造价值,提质增效,应用能源互联网新的技术;第二开放合作,这个是共商、共建、共享,我觉得企业之间有共商、共建、共享的模式才能把项目推行下去;第三利益的分配,这个是按照命运共同体结合混合所有制的模式;第四目前的问题,就是从体制入手,现在体制也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主要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我认为是习主席消费供给、技术体制及还有我们现在的合作模式,再一个是现有的新型技术。
二、项目背景。国家的意志和电力改革,目前国家推行的增量配电业务、能源互联网、多能互补、需求侧能管理、综合能效、微网、综合能源服务等方面,目前我们针对用户有这几个问题,就是配网落后,因为我们是传统的石油企业,因为配网现在确实对我们来说还是跟不上需求。可靠性低、能效低,用电成本高。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提高综合能效、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降低用能成本、低碳化、智慧化和分布式接入。驱动的本身三点:新技术革命、绿色发展、新能崛起。特点:综合、互联、共享、高效、友好。工作基调:社会资本、加强混合所有制的模式。
目前我们延长新能源发展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西北地区的弃风弃光弃火弃热弃废的情况比较明显;第二,“两高”,化工园区能耗高、油田用能成本高;第三,“一大”,油气化工生产环保压力大;第四,大规模皋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受限等问题。第五,国家“三型两网”电力体制改革的挑战。
两个示范项目,一个在榆林地区,第一个是多能互补,另一个是延长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在陕西四个县我们延长了自己的采油区。建设这两个项目主要的目的,实现综合能源利用率,提质增效20%,清洁能源产能释放500万千瓦及构建延长主动配网。战略意义,综合资源利用绿色环保发展,能源服务数字经济新增长,能源结构互联网发展的新模式,煤炭、火电、新能一体化,电信、车信构成新的互联网。
我们想前自己的社会化平台、信息平台,构建自己的配电网。应用的技术有区块链结算、人工智能。这个目前是我们采油区延长能源互联网项目建设的布局图,主要的建设内容,一个是延长能源互联网管控平台,再就是我们自己的110变电站和3500V配网系统,我们要自发自用建设分布式光伏100MW,分散式风电200MW,有100MW的燃气三联供。这个项目最终要实现年供电达到12已KW,实现综合能源利用率达到83%,降本4个亿。
目前项目的主要建设情况,平台的初步设计方面已经完成,平台在审批。风光这一块我们已经开始实施建设了,后面会有建成项目的情况。我们计划按照国家能源局批示的验收时间,具备验收条件。计划今年年底初步具备验收条件。
这个是我们目前在互联网项目中应用的技术,一个创新点就是5G。通过5G减少人力的输出,通过智能运维。还有区块链的应用,我们跟国网合作,主要是用于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这些电表,包括一些负荷的采集,再就是电能的清算。
这是我们园区的项目,靖边多能互补项目,我们现在有一些微利用,我们也是受到电网这块的波动,我们自己构建新的多能互补项目。主要构成有330KV集输变电站、30MW余热发电、25.5MW冷凝热发电,55MW固废垃圾发电,1GW余电制氢,7.8亿,主要特点化工预热高效利用,风光余电制氢。
第三个我们在靖边打算建一个1GW氢储能项目,这个也是我们靖边多能互补中的资项目,主要是针对现在化工园区余热余压利用低,弃风弃光弃火的问题,我们也是西北这块电网缺乏调峰的容量。再一个现在化工生产短缺氢气,还有环保的问题,我们想建设园区的增量配电,结合我们现在的发展,建设能源互联网电力、化工、交通、创新型的五位一体化的能源体系。这个项目目前我们也是在跟榆林当地的发改部门、电网企业在沟通,极力推进该项目的落地。
这是我们目前自平衡的一个流程图,这个是我们现在目前要建设的能量管控平台的架构图,从物理信息、价值几个方面。这是我们现在已经搭建的模式,目前我们在平台上的应用创新就是,我们现在自己延长构建自己的私有云平台,应用人工智能群体决策技术,还有交易辅助决策,多能互补优化,这几个关键技术。
这是目前我们已经在采油区开展了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建设,主要是采用自发自用的模式,也是应用一些新的技术,包括微风发电,目前也是国内首台在我们采油区做试点。上回能源局领导来我们的项目调研,包括集团领导对我们项目整体的关注,还有我们跟电网公司一些合作交流,还有和各院校,包括政府,还有一些展会参与的情况。
我的汇报到这儿,谢谢大家。
赵伟:谢谢郭先生的演讲报告。今天上午大会演讲部分就到此结束了,下面进入到嘉宾座谈对话环节。我把主持的权利交给徐拥军院长,有请。
徐拥军:考虑到下午还有同样精彩的很多报告,所以我们嘉宾对话环节争取搞得更精炼一点,稍微紧凑一点,给大家留出休息和用餐的时间。请各位嘉宾上台,感谢这么多的听众,到最后要吃饭的时候还在听我们最后的总结。
其实我们最后的讨论就是对今天上午大会的小结,来的嘉宾,你们想要的问题我代表你们给他们进行提问。在整个完成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江苏低碳技术研究院,是全国首个低碳技术研究院,我们世博会上做了2010上海世博会低碳技术报告,我们很差异全球能源系统没有系统化,我们联合了十几家单位向科技部汇报了多能互补、耦合功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我们很多大学和科学院等等都参与了研究。我们2012年向国家提出要构建能源互联网,2013年获得国家能源局的批准,得到了首个中国能源互联网的战略研究,我们和清华大学等研究机构共同合作,完成了战略研究报告,又完成了国家发改委能源互联网产业与技术的研究报告,我们又完成了能源互联网的标准报告。
有请嘉宾们上台。先请今天的主持赵秘书长。
上海的几位同志大家都熟悉了,我不重复介绍了,我介绍一下大家不熟悉的,今天上海电力大学的苏少华院长。给你10秒钟,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
苏少华:我是上海电力大学继续教学学院的院长,第二个身份国家能源局在全国设了两个中心,一个是可再生能源中心在北京,还有上海新能源中心,我是上海新能源中心的常务副主任。
徐拥军:在这儿,大家都看到了曹军威教授,清华大学的身份,在做能源互联网的领域,曹教授第一个被江苏低碳院聘为江苏低碳院能源互联网的研究专家,我们2013年开始研究,我们从曹教授这儿信息和能源的融合,得到了很深的学习和启发。
今天我们根据组委会的要求,主题就是“融合”,最后怎么融合,我们奔着目标融合,目标是如何构建国际一流的能源互联网的总体目标,这也是我们国家的目标,也是国家电网的使命,有请今天的大会主席赵伟先生给我们解读。
赵伟:刚才徐院长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我刚才一直在专注于怎么把会主持好。这个问题提了,我刚刚想了一下,我觉得我在工作当中也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有很多我们的同行,当然很热情,就提出来能源互联网的研究,我们中国最先进,好像国外没有我们这么活跃似的。有一些局部的,有一些部分的,有一些局部领域的研究,有这样一种初步的概念。但是我个人觉得,我觉得这个概念有点肤浅。
因为我们刚才主持人徐院长提出来,将来要构建,或者我们要提出一个国际的一流的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目标,所以它一定是在国际,在世界这个层面。我初步想,我觉得应该说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各自的领域里面,刚才很多专家,包括周院士,包括很多企业的专家,包括各个领域的专家,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愿景,而且都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打破壁垒,大家都在前进。
我们要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我想这个目标一个是要在国际范畴,还有一个这个目标应该是最科学合理的,它体现在什么方面?应该体现在理论最先进,装备最接地气,标准最统一实用,还有应用最广泛。广泛的意思不仅国内,在全世界的范围里面这些技术、标准都是被大家所认同的,都是认为最科学合理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在这样一个标准的谋划和制定,以及实现追求的过程当中,不仅我们自己要把我们国内的事情做好,而且我们还更应该开展更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包括学术的争鸣,包括实际落地的探索和研讨。
所以我觉得能源互联网这件事情绝对不是一个中国的问题,因为它已经是世界互联的问题。我相信大家在这方面都有很多非常精辟的见解,我想,既然我们要做一个国际一流的标准,就一定是在刚才所说到的理论研究、装备研制、标准制定、示范落地、学术争鸣各个方面,都是国际化的,在这样一个氛围下,我相信国际一流的能源互联网建设发展的标准一定会在大家的努力下提出来,并通过我们的努力更快的更稳健的把它实现出来。谢谢大家!
徐拥军:感谢赵秘书长给我们展现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未来。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不仅仅是国内的创新,更要做到国际的创新,不是中国的清华,更是未来国际的清华。
第二个问题我们如何实现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这个事有了,我们怎么样把技术跟创新的模式链接?有请毛翔给我们回答。
毛翔:谢谢院长,今天我也感谢Thomas,替他顶个尾。这个目我跟大家同步听到了,怎么样深度融合,我也不知道有这个问题问我,我觉得院长很有智慧,可能听到了我刚才报告的主题。就着赵院长的话说,从2014年底,赵院长操刀成立了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而且大家也知道,目前咱们国家能源互联网联盟的秘书长也是赵院长,我也是跟随者,一直跟着清华走到今天,我们去研究更具体、更落地一点,就企业的发展,结合刚才那个题目,我就用短短三分钟汇报一下。
我认为这个融合一定不要空穴来风,一定要站在现在的市场前提下和现有的技术前提下落地,这是第一个融合点。什么意思呢?开发创新是必须的,但是首先得有市场,而这个市场就是获利。大家都在交流,昨天晚上很频繁跟很多专家都在交流,我们看到国内目前将近30个应用了燃气三联供的项目,盈利的不到三分之一。不知道有没有做热能、水能的专家,如果用热泵的方式来解决,80%的盈利。可能就这么很简短的一个融合,把热能技术融合到燃气三联供和光伏里,就能实现本来30个项目,只有几个,现在变成了十几个、20几个获得盈利了,这样的融合。解决了现有市场和现有技术为基础的融合。
第二个是技术之间的深度融合,刚才我讲到的,这叫产品的市场是一个市场的情况下,产品的叠加。就是支撑点的叠加,整个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这五几字的构成,无非就是能源的来源,能源的传输,能源的储存和利用,三个点。这个过程中能源好比风光储,首先从风电、光伏、热能等等,市场早就有了,无非以前的时代是大集中的时代,我们电来自远方,现在是分布式了。分布式也存在电、热、冷,甚至于其他的形态,都是支撑。这个市场是同一个市场,简单说10家企业都是在每一个市场的支撑企业,他们变成一个企业,这个成本的下滑,10个产品变成一个产品,就是出现了苹果手机。
对苹果手机我想表达第二个想法,技术的深度融合来自于成熟企业的1.0版本。第一个说 了市场,第二个说了技术融合。第三个融合带动被孵化企业跟进2.0版本,来自于全世界的,赵伟院长的话,是世界的事,来自于全世界的学者、专家,但是以我们中国为龙头、引擎,打开能源互联网这个伟大的时代。
徐拥军:他给我们解读了技术与市场的融合,市场在哪?技术是可行的,市场如何能够形成,这块正是我们创新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他还没有回答完整,也无法回答完整,这个完整的答案在哪?在大家的实践过程中实现。实现的过程怎么来?就是如何把能源互联网的创新体系标准化。有请周丽波女士解答标准化的实现哪些可以做?我们如何通过标准把能源互联网这件事逐步逐步向前推进,实现到刚才赵秘书长说的宏伟目标。有请!
周丽波:其实刚才各位专家在演讲里面也多次提到了标准对促进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我个人觉得,从两个层面,一个从国内,一个从国际。
从国内的标准领域,我认为标准化还是要跟产业紧密结合,就是在新兴的领域,要紧密跟踪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技术应用的一些重点,尤其是跟示范试点重大工程项目的结合。我们跟嘉宾聊天的时候也发现,各地的一些实践和示范项目,大家侧重的点都不太一样,还很难去形成一个可以上升为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标准的依据,也是需要大家再去在实践中注重、去总结、去提炼。
从标准化管理中心来说,我们这边要做的是标准体系的构建和顶层的框架设计。这个设计也不是一个评控的工作,也是需要跟各方面产生严格方面的,大家共同来探讨,来研究确定的。我们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和体系,下一步的工作也是任重道远,我们已经发布了一个总则的基本指导性标准,出台的过程也是非常艰难。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又有一些新的变化,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国际方面,我们认为要在同步推进国际标准化的工作,我们以前习惯引用国际标准,或者把中国的标准翻译一下,但是这种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目前如果想影响这个产业在国际上的发展,最好是同步,就是要提出国际标准的立项,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把中国的技术融入到国际标准里面去,这个是我们最理想,最想推动的一件事,当然也非常难,一个是技术的专业委员会途径,你可能想去设立新的专业委员会,新的技术领域,难度非常大。另外有没有技术专家的支撑,而且渠道,各种的问题,我们也在努力去尝试,去推动,包括我刚才说的我们在推动能源路由器国际标准的立项,一步步把国内、国际两方面尽力的把标准化的工作推动起来,而且希望能够真正的提炼技术发展的成果,能够推动能源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谢谢大家!
徐拥军:大家看看我们台上,这就是典型的中国的文化系统的一个结合,我们的先生们在谈如何创新,我们的美女在家里面如何把标准变得落地可实现。能源互联网的标准为什么像周女士说的那么难?因为它的创新和推动,引起了社会原油标准体系的改变。我们现在国家反过来推动这个事,要做能源互联网应用示范,什么标准也没有,设计的规范也没有,验收的标准什么都没有,因此过程中间,在国家提出号召的前提之下,我们反过来各个方面的专家在一边实践,一边探索,一边落地的过程中,一个新型的系统构建模型都在同步展开。因此我个人认为,我们这个标准也是和项目共同成长的过程,这个标准讲到了首先发布出来了,但是它也会在吸收大家意见的基础之上不断的变化,最后逐步变到大家共同协同认可的标准。
有了这样的标准我们和做项目呢?我们请苏少华院长通过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的创新案例,他们是如何实现的,未来可以怎么样?来给大家做一下解读。
苏少华:今天台上六位结构非常好,有做研究的,有做标准的,有做产业的,而我是来自于做教育的。大学在能源替代的过程中有我们的责任,刚才我的毛主任说是同步得到了这个题目,我是2分钟前得到了这个题目,关于怎样落地。
整个落地我想到这样的事情,今年1月份我们向国家能源局关于“综合能源推广的座谈会上”,周市长听了我们学校项目介绍说了这样一句话,提出来要早都一步。我们新能源的综合利用、示范园区的建设至少有四个方面是我们可以做的。一个是部队的营房,第二是增量的园区,第三海岛中间的离岛,第四大学的园区。在大学的园区里面进行推广,它的作用实在太大了。
在能源替代的过程中,哪怕我们今天的主题从光伏来讲,中国光伏30年风风雨雨,困难很多,走到今天的地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在能源替代的过程中大学首当其冲承担这样一个责任。这个应该讲也和国家能源局当年设定的一南一北的两个中心,北京的可再生能源中心、上海的新能源中心,所造的意义或者它的意图应该讲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间,大学不仅仅是要做政策的引领。示范的意图就是在于推广,我们一定协助产业、政府、企业,把这个工作做下去,狠狠地落地、落实。这样的回答你觉得行不行?
徐拥军:大家觉得行不行?来点掌声。早在我们最早做能源互联网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当时就瞄准了上海,我们求和上海的临港园区谈了能源互联网项目落实的可能性,当时国家还没有推出能源互联网的示范案例,跟上海临港的园区沟通这个事,他们确实也找不到感觉,也不知道如何来弄,所以这块没有能够很实际的进行。
我们也随着中电联的学会,我们调研了项目,包括华电的迪士尼园区整个能源的系统项目,过程中我们发现,上海人做事比较细致,在小点上做的很细腻,算账也算得很清楚,但是从总体的架构中间没有考虑整个结构模型的优化体系,也就是为这块的事提升了空间。上海作为我们中国对国际化的市场城市,我们希望在上海电力大学的带动下,上海这块市场能够在能源互联网的领域更能够升华,成为标杆。
苏少华:我们这个理念,两三个数据,来自于实验室,我形容这个实验室大小是96平米,我们把这个项目推广到临港新校区是960亩的土地,我们也有这样的义务和信心推广到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方去。
徐拥军:最后请清华的曹军威教授给我们解读如何有效促进能源互联网的互联、开放、共享?
曹军威:这个题目是很大,我本人是做能源互联网相关技术研究,刚才也听了几位嘉宾的介绍,我自己的一点感想,无论从国家能源局,还是从中电联,还是毛总从产业整合的角度,我觉得就是能源行业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感觉,体量非常大,很多时候是一个国家行为,或者说我是一个要去协调很多很多央企也好,这么大体量的企业,它所带动的产值也好,还有从业人员也好,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规模。
面对这样一个行业变革的时候,我觉得刚才徐院长提的问题,如何最终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开放、共享,推动这样的变化,我觉得我更想强调的是一种,从互联网的角度每个人的力量,往往可能会在一种很大的格局上被忽视。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讲,包括我们对互联网行业的理解,很多年前大家就会反思,为什么互联网行业好像没有一个说这么多的协调,或者说这么多的国家行为,它反而从每个人,从每一台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互联,从每个人的个性的解放或者说一种诉求,最后形成了这么大的产业,它就跟能源行业形成了一种非常有张力的对比。所以说我觉得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本质上,当然它离不开国家的支持,离不开标准的协调,离不开产业的聚合,但是我觉得一个本质上的力量在于每个人,每个园区,每个校园,每一个局部的单元都有自发内在的动力来实现这样的理念和愿景,就像我们上海电力大学这样的,从我学校的局部找到突破点,这样的话我不怕从个人的一点点跨界,包括我自己,原来我也不是做能源电力行业,我从信息的角度,我发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这种跨界的思维有所帮助,我就去做。这样的一种勇气,或者一种氛围,或者这种内生的动力是未来能源互联网里面一个非常不可忽视的力量。然后我觉得不怕对立,去争鸣,可能几年前大家觉得什么互联网思维在能源行业,简直不可想象,什么冷热电互补,这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到现在已经完全成为一种主流的趋势,成为大家觉得不做就不行的事情,我觉得都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而且现在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理念、行业的迭代速度完全超乎原来的想象。我们当年讨论学术观点的时候,能源互联网从来不敢想象几年以后,国家电网公司就把自己企业的目标定为世界一流的能源互联网企业。
从我自己的感想来讲,不要忽略每一个,每一个园区,每一个局部内在的动力,我觉得这个是能源互联网真正实现开放、共享和推进的一个最原始的动力,而且配合国家的体制改革,还有上层的建筑,我想能源互联网必将以我们每个人超乎想象的进展形成行业的变革。谢谢!
徐拥军:感谢曹教授对能源互联网开放、共享、互联的解读。可以从历史上能够记载下来的,清华大学曹军威教授带出的全球第一个能源互联网博士后源自于曹军威教授,历史上你查一查,他一定会是全球的第一个。最终怎么实现?清华大学对这块的高度重视,在2014年轻化大学就探讨成立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我们创新研究院赵伟赵书记也是国家能源互联网的秘书长,曹军威教授在这块做理论研究,全国做的最早,系统的理论研究做的最早。在这儿,我们也借这个机会,我们给一头一尾的赵书记和曹教授出一个题,我们上海电力大学把能源互联网的系统在学校建成了,清华是不是能够在2019年或者2020年把系统建成呢?我个人感觉我们很期待,如果你们支持我的想法,请来点掌声。
赵书记拍手掌了我很欣慰,曹感受不太敢拍,因为他带不了主。
我解读一下最后的总结,能源互联网,我们在《中国能源报》上给出能源互联网的解读,就是“能源信息、智慧融通”。当时给出大家不理解,现在我不用说估计大家都理解了。简单7个字“能源信息一体化”,如何进行一体化,如何能够实现它,我们再给你深度的简单的说一说,现在所提出的特别是国家电网提出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它给你们解读了这块的方向。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能量流和信息流,我们都知道,我们采集上来的全是信息流,信息流如何作用于能量流,肯定用电力的方式作用它,两个速度是匹配的,都是光速。信息采集上来不是采集上来就能作用,要通过智慧的数据分析,通过建模,实现综合的模型,然后反过来用电力系统的模式去控制能量流的开关。所以能量信息一体化首先建立泛在的电力物联网这块,将会非常必要,落后未来能量流的管控都是信息流作用于能量流、电流,管控能量流的实现。
我提出这个说法,请大家再去在这个过程中深度的探讨探讨,是不是这样?最后这样能量流的实现用什么方式评价?评价了之后我们的标准,如何把研究成果跟想法归集到美女周处长这儿来,变成未来可实现的现实。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全国人民,乃至全球的各种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相信能源互联网的未来将会真正的实现,也就是说我们的星球是一个网络星球,这张网就是能源互联网。谢谢大家!
今天这场到此结束。
赵伟:今天上午的大会非常圆满的到这里就结束了,下午同样有很精彩的报告,感谢各位的参与和介入,也希望大家下午有更多的收获。
责任编辑:pvnews
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