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可再生能源发展受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两会期间,约有能源电力领域全国代表委员140人就能源环境领域各方面问题建言献策。
- 政府 -
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 | 推动干部任用考核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两会,她将建议完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核算体系建设,并将核算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相结合。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 | 适当增加西部地区用能指标 才能助推当地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就地消纳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指出,从自身实际条件来看,只有适当增加西部地区用能指标,才能助推当地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就地消纳,有效解决近年来频繁出现弃风、弃光、弃水等问题。只有适当增加西部地区用地指标,才能让有条件的西部地区就地加工转化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助推符合环保、能效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中,进而补齐产业链条的短板和弱项。在新时代、新变局、新形势之下,通过适当增加西部地区用能、用地指标,有利于推动当地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助推我国产业链条区域调整和结构优化;也有利于倒逼东部地区加快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广泛应用并与之深度融合,进而加快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 企业 -
国网陈修言 | 加快推进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兼国网华中分部主任、党委书记陈修言表示,加快以特高压等为代表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是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陈修言建议,加快特高压项目核准进度,将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工程纳入沿线省政府重点督办项目,推动工程年内全部获得核准批复;加强特高压项目政策支持,建议国家有关部委积极协调工程途径各省,对工程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简化审批流程、征地拆迁补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工程路径生态问题制订统一解决方案。
齐鲁石化韩峰 | 推进氢能产业发展 促进国家能源转型
“氢气作为二次能源和清洁能源载体,是推进能源革命的重要抓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化公司总经理韩峰近日表示,他今年向全国人代会提出的建议将重点围绕推进氢能产业发展促进国家能源转型,以及山东省如何打造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标杆。为把握能源转型变革先机、推动中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韩峰建议做好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国家氢能发展战略,把氢能发展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规划,明确氢能发展目标和路线;发挥炼化等行业主力企业的产业及技术优势,针对瓶颈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加强标准的研究制定,组织开展制氢、储氢、运氢、加氢一体化布局建设;制定政策支持体系,提高政策支持的精准度,助力氢能产业发展。韩峰还建议,山东省作为老工业基地需要从低端迈向高端,省内资源型城市要发挥自己的人才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转换经济方式,转换发展方式,实现老工业基地凤凰涅槃。同时,建议将“支持山东省打造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标杆”纳入国家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重大创新平合、公共服务平台、生态治理与修复、重大民生工程等项目建设,对推动全国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洛阳石化江寿林 | 进一步加大石油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江寿林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利用国家储备、商业储备、大型油轮、炼厂库容等设施,通过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订购现货等方式在相对较低的价格上扩大进口,提高进口原油的储备能力。二是继续扩大在石油储备、管输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加快推进已规划国内石油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采取措施调动大型企业、民间资本的积极性,鼓励“储油于商”,提高储备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效率,把握战略主动性。三是拓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范畴,重视加强石油和天然气(LNG)应急储备建设,合理开展内陆石油、天然气(LNG)应急储备布点,建立国家、区域及企业等多层级的应急能源储备机制,应对重大公共危机期间的能源市场波动,发挥储备对能源市场的调节平抑作用,保障特殊时期能源供给。
阳光电源曹仁贤 | 建议大幅度提高“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占比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关于大幅度提高“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占比的建议》议案中认为,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和迭代的加速,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已经和煤电接近,“十四五”期间,大幅度增加我国可再生能源投资,是进一步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也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必然选择。
曹仁贤认为,“十四五”规划需承上启下,积极吸取过往经验教训,大胆预测,科学部署,提前谋局。建议将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规划占比提高到25%,205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50%,为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2050年实现富强美丽的中国梦提供清洁可靠的动力。
曹仁贤还在议案中建议,“十四五”期间,加大发展西北可再生能源基地项目建设,在全国形成北电南送、西电东送的清洁电力生产供应格局;鼓励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全面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挖掘电网接纳可再生能源潜力;支持更多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中规划配置电化学储能系统,改善电能消纳,同时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新型能源示范应用。“十四五”期间建议光伏发电新增规模不低于3亿千瓦,风电新增规模不低于1.5亿千瓦。
通威刘汉元 | 建议制定更前瞻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今年是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及时调整并制定更具前瞻性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无论从积极引导可再生能源产业健康发展,还是加快推动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从根本上破解雾霾问题,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都具有十分紧迫且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在此背景下,一是建议借鉴国外可再生能源发展经验,制定更加积极、更具前瞻性和引领性的发展目标,具体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2050年达到50%;
二是建议国家应该像支持5G基站建设一样,加大对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投资,推动能源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还能拉动钢铁、水泥等产能利用,产业规模、市场容量可以连续支撑每年上万亿的投资强度,既加快能源型,还能起到稳投资、稳就业的积极作用;
三是制定具体可操作的配套实施方案,增强规划执行的刚性,定期对完成结果进行监测评估和考核,并向社会公布结果,确保目标如期达成,达到稳预期的效果;
四是减免可再生能源税费。
金风科技武钢 | 保障可再生能源企业合法利益 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全国政协委员、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将围绕延长风电建设项目并网时限、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制度(配额制)、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等问题提出建议。
武钢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风电供应链,尤其是国际供应链紧张,加之复工延期、进度受阻等因素的叠加,项目并网时间延迟6个月以上,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并网时限要求。若大量风电项目不能按时并网,将给风电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这与党中央“六稳”“六保”的政策精神不符。因此,武钢在《关于延长风电建设项目并网时限的提案》中建议,国家适当延长风电项目并网时限要求(陆上风电延期至少6个月,海上风电延期至少12个月),保障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外,武钢在《关于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制度(配额制),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的提案》中建议,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尽快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制度(配额制)的考核管理办法;开展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营造绿色电力消费氛围,倡导全社会使用绿色电力;推行绿色电力消费标识,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
同时,武钢在《关于保障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合法利益,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提案》中指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是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的重要举措,但在实践中,个别地方政府的消纳政策执行不力,在国家保量范围内,擅自大幅度下调风电价格,损害了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合法收益,严重挫伤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积极性,不利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大《可再生能源法》的执法力度,严格落实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建立公平透明的电力交易市场机制,确保可再生能源充分消纳,推动可再生能源向平价时代有序平稳过渡。
武钢还在《关于建议国家制定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的提案》中建议,明确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定位,确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明确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路径;结合未来能源及电力发展趋势,制定有效的发展阶段衔接政策。
香江集团翟美卿 | 透明公开重污染天气管控 避免环保执法“一刀切”
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香江控股董事长翟美卿提交了《关于环保管控精细化的建议》,针对环保管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建议》提出,受经济持续下行因素影响,资源能源基础制造行业市场低迷,产能逐渐萎缩,部分企业对进口依赖加大,发展举步维艰,特别是对资源能源产业较依赖的我国中西部的资源能源大省,资源能源基础制造业正面临资源能源供应不足,成本急剧上升等多方面挑战,“一刀切”式的环保管控更是将不少企业推到破产停运的边缘。她具体的建议包括,进一步透明公开重污染天气管控实施决策过程和实际效果,及时公示于众,接受各方监督,严禁一些地方为了排名免责随意启动重污染管控措施、企业生产随意关停等“一刀切”式环保执法。进一步梳理涉及环保、安监、国土政策法规,避免各自为政,努力避免不同部门政策打架、数据冲突造成企业无所适从,影响企业生产平稳有序进行的情况。同时,在环保设备采购上,取消指定供应商。
宁德时代曾毓群 | 建议准许电网侧储能入电网规划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为今年全国两会准备了两项新能源领域提案,涉及电化学储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车辆电动化。曾毓群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将储能纳入国家能源发展规划,明确储能的法律地位;建立价格机制,准许电网侧储能纳入电网规划,进入输配电成本核算;完善标准和管理体系,确保储能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建设吉瓦时级大型储能示范站,推动能源转型。
- 专家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张兴赢 | 依据大气环境资源数据制定差异化减排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国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师张兴赢提交了关于加强大气环境资源管理,科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提案。张兴赢提出,将大气污染治理理念转换成大气环境管理理念。
他建议,尽快开展大气环境资源监测试点工作。建立以地级市中心区为基本点的大气环境资源监测网格,精细统计区域大气环境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形成报告制度,实现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清单和大气环境资源统计三位一体的新型大气污染治理模式,走出“一因一果”的认识误区。
其次,依据大气环境资源数据,制定区域差异化减排目标。结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污染源清单,计算大气环境资源消耗状况,形成区域大气环境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并将其融合到区域长期产业规划中。在污染物总量控制中,参照大气环境资源数据,制定区域差异化减排目标。
另外他建议转变大气污染防治思路,将大气污染治理理念转换成大气环境管理理念。在大气环境资源监测和精细统计的基础上,以大气环境资源的时空优化配置为核心,科学布局产业和产能的地理空间结构,实现大气环境的中长期治理目标。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筱虹 | 依据不同行业发展情况、技术水平分类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筱虹长期从事环保领域科研工作,对污染防治一线有深入调研。今年两会,她依旧关注环保课题,“针对复合型污染的治理措施应该尽快提上日程,在疫情之下,生态环境治理依然不能松懈,环境监督和执法应该构建常态化管理模式。”
王筱虹建议,大气治理至今,应该转为分类、分行业管理,朝精细化迈进,针对不同行业发展情况和技术水平进行分类管理,让大气治理和污染控制更有侧重和针对性,同步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她建议,在总结蓝天保卫战经验基础上,针对复合型污染的特征和前期对污染源解析的掌握情况,做好潜在污染源的防范与治理预案。同时,在组织生产时进一步提升资源使用的转化效率,在根本上做到污染排放总量减量,从而将复合型污染的影响控制在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