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尺寸or更高能量密度,晶科呼吁行业回归技术本源
自2020年3月12日东方日升首发推出全球第一款500W组件Titan之后,就在行业里掀起了一股500W的浪潮。进入5月,据SOLARZOOM记者统计,晶澳、隆基、天合、晶科分别推出了自己的500W产品:5月11日晶澳推出525W的深蓝系列组件,78片极限功率接近600W;5月13日隆基发布530W的Hi-MO5;5月14日天合推出515W至尊系列组件;同样,5月15日晶科带来了最高580W的Tiger Pro组件。记者发现在通达500W超高功率的路上,大家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大硅片、大板型等“物理”手段来实现,引发行业热议。
近期500W产品一览表
在Tiger Pro的发布会上,晶科产品负责人就曾就“行业中用做大组件面积来实现高功率”的做法表示了担忧,强调组件尺寸必须与其他环节相匹配。5 月21日,包括SOLARZOOM在内的多家媒体就“通过做大组件面积来提高组件功率是否是最好的途径”采访了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晶科能源全球产品管理总监周超杰以及晶科能源Tiger Pro产品负责人刘晓颖,三位晶科产品管理层代表晶科能源向全行业发出了“回归技术迭新的行业本源”呼声。
Tiger Pro不仅仅是物理升级
周超杰表示,光伏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就是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换言之,就是单位面积里获得更高的功率进而取得更高的发电量,而无论是大硅片还是大板型都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是“物理升级”。同时,物理升级其实是有极限的,过大的组件及硅片尺寸,可能带来运输、安装、运维、配套系统等多方面的隐患,产业进步还是需要回归技术本源。因此,晶科在布局Tiger Pro的时候在尺寸之外也有更深的考量,“要建立一个核心壁垒,在电池效率的提升上”周超杰强调,“要做这个技术引领”。
据周超杰介绍,晶科新发布的Tiger Pro在采用180 mm硅片之外,也从电池和组件两个环节里进行了技术升级,采用了多主栅技术,用圆丝焊带减少遮光面积,提高二次反射光利用率;叠焊技术,减少电池片之间间隙,在有限面积之内提升效率;半片技术减少热斑现象,增加发电效率;除此之外,还用到反光贴膜、反光焊带包括透明背板……等各种技术,“通过提高面积利用率,尽可能减少光学和电学的损失”,周超杰表示。
78片版型适合中国市场
钱晶在介绍Tiger Pro的板型选择的时候,指出组件产品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功率和产能,换句话说,就是哪个产品能够预判出未来市场的客户要求(更高功率), 以及是否有足够的即时产能回应客户的需求,这是一个厂牌选择问题。而在这一前提下,哪个板型更适合客户,则取决于“它的LCOE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测算出来的价值,还有包括在运输上或者是安装上的一些问题......大家会在这一系列的选择中会摸索出哪个搭配是最合适的,或者在某个地区的应用是最合适的”。
“78片Tiger Pro更加适合中国市场”,钱晶指出,相对于72片板型的全球通用,此次推出的78片板型更适合中国,中国市场广泛采用平板车运输,78片版型也非常适合这种运输方式,;其次,国内市场比较多用固定支架,对组件尺寸限制不大;最后,在搭配固定支架的前提下,78片580W Tiger Pro的LCOE最低,更适合大型电站项目。而刘晓颖也表示,由于透明背板等技术的采用,580W Tiger Pro的重量仅在30公斤左右,在运输及安装环节成本几乎没有增加。
未来持续密切关注HJT
在未来技术储备和布局方面,周超杰表示,晶科过去多年都专注在P型产品,以目前的进度来看,P-PERC产品“2020年上半年效率应该能达到22.8%”。对于代表着更高转换效率的N型技术,晶科同样也在关注,“我们目前具备800MW的N型的产品产线”。据记者了解,出于整体的最终成本、效率、投资等各维度的考量,晶科的这条N型产线采用了TOPCon技术,而对于时下更火的HJT,周超杰表示会持续密切关注。
蔓延至今的新冠疫情,带来了行业各环节又一波“去利润化”,产业成本下降极快,光伏发电成本中最重要的组件环节,任一微小的改变都会对整个行业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如果能有更多的厂家、投资人……把注意力投放在技术创新及迭代上,可能更加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而SOLARZOOM 也将对此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