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郭小川写下的一篇《团泊洼的秋天》,让位于天津市静海区的团泊洼为更多人所知。
如今,这里不仅有动人的景色,更是正在成为一座集生态资源、医药研发、健康产业“三张牌”于一体的团泊健康城。
这里的产学研转化热情高涨
走进位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排排大型色谱仪和质谱仪间,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这里,被不少人称为“中药组分的海洋”。自2020年获科技部批准成立以来,这一由科技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依托建设单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保驾护航”。
在团泊健康城里,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以及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血液与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现代海河实验室和现代中药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校、国家级和省部级教育科研平台“集结”,不少科研新成果从这里“走出”,加速转化入市。
一组数据,显示出这里产学研转化的热情。截至目前,团泊健康城紧密对接科创成果市场化应用,已累计挖掘专利200余个,并通过举办“海河英才”海外人才创业大赛、“星聚团泊”健康产业人才发展峰会等,让更多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成功走向“生产线”。
现代化医疗服务更加高效精准
不远处,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一期——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泊院区(以下简称“团泊院区”)里,现代化医疗服务为患者带来了更优质便捷的就诊体验,药物智能配发系统等也让医疗服务更加高效精准。从去年9月正式开诊运营以来,团泊院区已启用1000张床位,诊疗病患超过9万人次。目前,二期项目已经进入了推进施工的阶段。
作为天津市“十四五”期间规模最大的社会事业项目,这一项目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切实举措。团泊院区投用后,不少病患在这里看到了康复的希望。“新院区的建设,缓解了过去挂号难的问题,而且拥有更新、更人性化的环境。经过系统的治疗,目前身体情况正在一点点变好。”正在住院的静海区患者张力(化名)说。
不仅如此,已经成为现实的京津冀三地异地就医医疗费用“免备案”结算,为京冀两地在此异地就医的患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不久前,从天津市区通往团泊健康城的天津首条市域(郊)铁路——津静市域(郊)铁路的开通,让原本开车需要半小时左右的路程,压缩到了十多分钟。眼下,团泊院区还在不断优化学科建设,未来,将在血液病医院的基础上向综合医院进一步转型,以期承担起更多血液病患者的就诊需求。
创新创业机制日益完善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为了让人才能够引进来、留下来,前不久,静海区决定成立“产业人才创新联合体”。
随着院士专家协同中心等6大创业平台揭牌成立,以协和天津留学人员创业园为载体,一批校企合作项目成为引育人才的“梧桐树”。同时,依托团泊海棠基金、梧桐树基金等金融渠道,让创新创业之路有了金融支撑。
“人才是科研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我们依托大院大所、高校园区、基金项目,正在努力吸引一批京津冀乃至更多地区的人才汇集于此,成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底气’和‘动力’。”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张瑛说。
创新创业有了更广阔的舞台,越来越多新项目在这里开花结果。协和天津留学人员创业园,正在汇聚一批大健康领域的初创公司。目前,80余家科创企业在这里生根成长,24个重点项目已落地投产。
“我们看中了这里打造的项目发展优质‘土壤’,能够通过帮助企业解决创业初期‘成长的烦恼’,在资金、市场、产品等多方面帮助企业茁壮成长。”天津绪水仁泊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奇斌说,自从扎根团泊健康城后,他总与在这里的创业者一起探讨发展之路。
近年来,团泊健康城的快速发展,坚定了大家发展的信心。
在团泊湖畔,一座生态之城、健康之城、理想之城正在成形。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环,团泊健康城也在以活力更足的脚步积极融入协同发展之路。
今年4月,静海区与中关村进行签约合作,共建了中关村(天津)医疗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以打造医疗器械产业特色片区。
半年过去,已签约20余个优质北京、深圳产业项目。为了实现人才管理竞聘上岗、优中选优,静海区还与北京、上海等地专业运营团队合作,构建了扁平化管理、企业化运营、专业化招商体系。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提升人员配置、机构效能,团泊健康城在项目招商、产能创新和城市建设等方面都迸发出了更大活力。”张瑛说,未来,团泊健康城将继续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牵引,在优化平台、引育项目、汇聚人才上下功夫,形成更多的创新成果,成为推动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动力。
秋景愈浓,团泊洼里芦苇摇曳、飞鸟云集。不远处的团泊健康城中,科研机构内孕育着创新源泉,创业者在寻求着新的发展机遇,仍有新的项目正在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