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报名排长队课程被“秒杀” 老年大学缘何“一位难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吹拉弹唱、琴棋书画、花艺茶道……如今,越来越多老年人结伴走进教室,重拾“背上书包上学堂”的乐趣,也让大家看到了老年生活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晚霞映照银丝间,青春焕发正当时。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方老年大学十分火爆,报名排长队、课程被“秒杀”等现象屡屡引发关注。老年大学缘何“一位难求”?如何破解老年大学供需失衡的现状?
门口排长队 课程被“秒杀” 全家抢学额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一大早,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老年大学传出一阵美妙旋律,年近七旬的学员徐应春正在和同学们排练歌舞节目。
“今年是我在老年大学学习的第15个年头,从一名零基础学员逐渐成长为县里文艺演出的‘名角’。”徐应春笑着说。
“新银发潮”滚滚来袭,每到招生季,老年大学门口排长队、热门课程被“秒杀”、全家总动员争抢学额却“一位难求”等现象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南漳县老年大学副校长陈伦玉说:“每年报名人数都在增长,今年发布招生公告后,3天内报名人数就达800多人,扬琴、电子琴、书法、摄影等课程更是‘秒光’,原本计划开设1个班的舞蹈课扩容成了2个班。”
近年来,我国老年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已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老年大学和老年学习群体。全国有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7.6万所,参加学习的学员2000多万人。
老龄化速度快于老年教育发展速度
记者采访发现,老年大学“一位难求”的背后是老龄化时代老年人与日俱增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和失衡。
“精神空巢”,老年人渴望被关注和充实自我。70岁的辽宁大连退休医生杨虹每周在老年大学上古琴、声乐、黄帝内经、中医按摩四门课,日子安排得满满当当。她说:“来老年大学上课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活出积极的老年生活状态,不仅老有所学,更是老有所为。”
“老年人不仅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也需要琴棋书画诗酒花。他们渴望通过学习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老年人不学习,不仅会与时代脱节、逐渐被边缘化,还会感到孤独和空虚。”大连老年大学有关负责人刘冬萍说。
经费、场地、师资短缺,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和失衡。“一个教室挤41台电子琴;24台电脑供44个学员上课,新老学员分层讲,讲到哪个阶段,相应的学员入座学习;每年15万元的办学经费入不敷出……”南漳县老年大学有关负责人尚有根说,学校客观条件有限无法满足庞大的现实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老龄化速度远远快于老年教育的发展速度,优质的老年教育资源“一位难求”和部分基层老年学校资源闲置的现象并存,老年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成为新时代老年教育的矛盾之一。
将老年大学开在老百姓“家门口”
针对老年大学“一位难求”的现状,许多地方在努力探索,将老年大学向基层延伸。
“大连有1828个老年教育教学点,我们采取‘送教上门’等方式,定期选派优质师资力量下沉基层开展教学。”刘冬萍说,“此外,大连老年大学还上线了400门文化慕课、6万集视频资源、5万册电子图书等资源,只要基层教学点有电脑、手机,工作人员就可以组织老年学员开展教学。”
南漳县李庙镇老年学校探索“社会能人+老年学校+银龄志愿者”教学模式,发动当地初中教师、退休干部以及有特长的农村手艺人参与教学,开设了健康养生、书法摄影、音乐舞蹈、园艺管理等15门课程。
业内人士建议,要着力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供给格局,积极推动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教育机构开办老年大学或开设老年教育课程。与此同时,鼓励民办老年教育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服务。
移植等多场分论坛,为促进社会大众对呼吸健康的关注和认知,提升行业诊疗水平,加大行业交流展开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