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利用线粒体DNA追踪了从中国北部沿海到美洲的一个女性血统。通过整合当代和古代线粒体DNA,研究小组发现了至少两次迁移的证据:一次是在上个冰期,另一次是在随后的融化期。在第二次迁移的同一时间,同一血统的另一个分支迁移到了日本,这可以解释美洲、中国和日本之间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相似性。这项研究于5月9日发表在《细胞报告》杂志上。
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分子人类学家李宇春说:"美洲原住民的亚洲血统比以前所指出的要复杂。除了以前描述的西伯利亚、澳大利亚-美拉尼西亚和东南亚的祖先来源之外,我们表明中国北部沿海地区也对美国原住民的基因库做出了贡献。"
尽管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美国原住民是跨越白令海峡短暂陆桥的西伯利亚人的后代,但最近的遗传学、地质学和考古学证据表明,多波人类从欧亚大陆的不同地方来到美洲。
为了阐明亚洲美洲原住民的历史,中国科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追踪了一个可能将东亚旧石器时代人口与智利、秘鲁、玻利维亚、巴西、厄瓜多尔、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的创始人口联系起来的祖先血统。有关的血统存在于线粒体DNA中,线粒体DNA可用于通过女性血统追踪亲属关系。
研究人员搜索了来自整个欧亚大陆的10万多份当代DNA样本和1.5万份古代DNA样本,最终确定了属于这一罕见品系的216名当代人和39名古代人。通过比较这些个体中每个人的累积突变、地理位置和碳化年龄,研究人员能够追踪该血统的分支路径。他们确定了两次从中国北部沿海到美洲的移民事件,在这两次事件中,他们认为旅行者可能是通过太平洋海岸而不是通过穿越内陆无冰走廊(当时不会开放)在美洲登陆的。
第一次辐射事件发生在19500年至26000年前的最后一次冰川期,当时冰原覆盖率最大,中国北方的条件可能不适合人类。第二次辐射发生在随后的脱冰期或融化期,距今19000年至11500年之间。在这一时期人类人口迅速增加,可能是由于气候的改善,这可能助长了向其他地理区域的扩张。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美国原住民和日本人之间一个意想不到的遗传联系。另一个群体从中国北部沿海地区分出,并前往日本。这个祖先的来源也为日本的基因库做出了贡献,特别是本土的Ainus。
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中国、日本和美洲的旧石器时代人民之间的考古学相似性。具体来说,这三个地区在如何制作用于箭头和长矛的茎状弹头方面有相似之处。高级作者、中国科学院进化遗传学家孔庆鹏说:"这表明美洲、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旧石器时代联系不仅限于文化,也包括遗传学。"
虽然这项研究侧重于线粒体DNA,但来自Y染色体DNA的补充证据表明,美洲原住民的男性祖先也在与这些女性祖先差不多的时间内生活在中国北部。
这项研究为美国原住民的祖先这一难题又增加了一块,但许多其他因素仍然不清楚。几个创始人群体的起源仍然难以捉摸或有争议。接下来研究人员计划收集和调查更多的欧亚血统,以获得关于美国原住民起源的更完整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