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前线 > 产业 > 正文

上海“中心效应”凸显 重构全球航运版图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 时间:2024-10-30 15:18:41

从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今年初从上海启航,到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规模化商业运行体系;从全国首例涉外海事临时仲裁案件在上海仲裁,到交银金租首创离岸人民币船舶融资租赁产品;从全球首条跨太平洋绿色航运走廊——上海港-洛杉矶港、长滩港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到上海港和汉堡港宣布共建绿色航运走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蹄疾步稳,正在朝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向前追溯1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全球的排名从第七跃升至第三,集疏运体系建设、产业辐射带动能力、综合服务保障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向后展望1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正在从“基本建成”迈向“全面建成”。

从研发制造,到金融保险,再到绿色能源、智能系统,全球优质航运资源向上海集聚,航运业已经成为中国链接世界、服务全球的重要纽带,在市场考验中充分展现着韧性和活力。上海,正以高质量发展与全球伙伴一同共建航运新生态。

要素集聚 看“枢纽功能”提升

金秋时节的上海,北外滩世界会客厅高朋满座,2024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10月22日至24日在这里举行,线下参会人数约4000人次,覆盖约50个国家和地区。

上海航运枢纽功能持续增强,各类航运资源要素加速集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跻身全球前列。上海将聚焦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着力打造高端航运服务集聚高地、数智航运创新高地、绿色航运发展高地。

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功能”不断提升。

2023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915.8万标准箱,连续14年蝉联全球第一,作为全球航运网络中体量最大、运行最稳定的航运枢纽,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有效运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物流带来数据流,数据流推动金融产品开发,上海港的“吨位”带来了新“流量”。2023年中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市交易,在今年市场波动的环境下,成为国际航运市场观冷暖、避风险的重要工具。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自今年初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启航开启商业运营,至今已服务旅客超25万人次。与其交相呼应的是,上海港在4月完成了我国港口的首次国际航行集装箱船绿色甲醇燃料“船-船”同步加注作业。

货流、客流、数据流的加快流动和集纳,是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聚效应在全力推动。在此基础上,航运高端服务也迈上新台阶。

根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上海正不断提高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探索推进海事仲裁制度规则创新。人保财险在沪发布全球首款满足“一单制”的多式联运集装箱货物运输保险方案;中国太保在沪推出全国首单航运业欧盟碳排放成本价格指数保险。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总经理宋春风说:“今年是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成立40周年,也是协会迁入国际航运中心上海的第7年。上海是航运资源要素聚集地,协会在这里可以更加贴近市场,更好服务会员。”

换道超车 谋“三化转型”之变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10.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再创历史新高。近期,由中远海运承运的第七届进博会海运首单展品秘鲁“温暖驼”系列产品抵达洋山港码头,即将在国家会展中心“四叶草”精彩亮相。

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万敏表示,航运业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构建安全、韧性、高效以及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为全球贸易持续增长注入新动能。

上海至喀山、上海至马赛、上海至伊斯坦布尔……多条国际航线密集开通,上海链接全球的航空网络进一步织密。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的航班起降量、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为60.2万架次、9343.3万人次、307.2万吨,同比增长17.8%、33.5%、12%。

上海机场集团董事长秦云表示,上海机场在枢纽硬件规模和运营规模持续成长的同时,正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联合各方共同建设智慧机场,创建了机场大脑实验室,持续提升枢纽运行品质和旅客出行体验。

蹄疾步稳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在加快推动转型发展,以构建航运新生态。

数字化领域: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1.0版、上海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空运通上线运行。2023年上海港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总放货提单35.64万票,同比增长21%,合计约105.16万标准箱。持续扩大区块链技术在港航领域的应用。

智能化领域:上海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成智慧港口、智慧机场;到2030年,基本建成智能化码头集群和空地一体、多网融合的“5G+数字孪生”智慧航空枢纽,实现出行一张脸、物流一张单、通关一次检、运行一张网、监管一平台。

绿色化领域:上海港LNG“船到船”加注作业实现常态化,成为全球第二大LNG加注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江南造船厂10月中旬交付两艘LNG姊妹船。上海机场纯电动非道车辆占比接近17.8%,近机辅助动力装置替代设施实现全覆盖。

“上海正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线,打响高端航运服务品牌,加快建设新一代智慧绿色港口,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国际合作,为全球航运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任于福林说。

扩大开放 携“全球伙伴”共荣

航运,通达全球、链接世界,是对内对外提升辐射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纽带和载体。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联通江海、通联内外,对内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对外营造国际一流的航运营商环境,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即使各大国际航运中心角逐“三化转型”新赛道的今天,“吨位”的竞争也从未停歇。

新加坡港提出2035年吞吐量达到6500万标箱的目标,其对标的就是上海。随着今年8月,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正式开港,上海港规模再次扩容。全球大港之所以你追我赶,皆因货物吞吐量带来的资源和数据集聚效应,正是发展航运高端服务业的“底座”。

上海如何在聚焦“五个中心”建设过程中,提升国际航运中心能级,进一步辐射全国、通联世界?

在2024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交通运输部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新一轮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围绕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提升上海航运服务能级、推动绿色智慧安全发展、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影响力、建立部市协同推进机制等方面开展合作。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李小年认为,要让更多的港航城市分享上海的改革创新红利,同时进一步吸引国际航运要素集聚上海,提高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整体竞争力。

10月22日,上海港与汉堡港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建绿色航运走廊。汉堡港务局首席执行官延斯·迈尔表示,绿色低碳转型并不只是两个港口之间的事情,建设绿色航运走廊能让更多伙伴加入到降碳的事业中来。

放眼行业全链条,上海正集聚一批航运龙头企业和功能性机构。全球综合运力最大的企业中远海运、全球最大的造船企业中船集团、全球最大的港口机械重型装备制造商振华重工,航空领军企业中国东航、中国商飞,总部均位于上海。

近一年来,国际航运巨头、国际海事组织、国际理赔机构更是纷纷到访上海,看中的正是上海的开放姿态和发展潜力。如今,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处于技术快速迭代和规则形成的阶段,上海正在抓住发展机遇,汇聚全球之智,共建良好生态。

国际保赔集团主席、布列塔尼亚保赔协会首席执行官安德鲁·卡特勒说:“我坚定看好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前景。建议各方围绕新业务新模式深化务实合作,加强经验做法交流互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携手开创航运事业美好未来。”

( 王永前 贾远琨 王辰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