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传媒 > 报道 > 正文

聚焦“强人工智能” 加快四大维度升级-世界即时

2024-09-23 18:58:0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随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作为机器的“智慧之眼”,国内超声波传感器龙头奥迪威迎来发展良机。今年以来,奥迪威业绩稳步增长,明星产品持续放量,新兴业务多点开花,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机遇,奥迪威董事长、总经理张曙光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制定了五年战略规划,从产品、技术、客户和组织四个维度加快升级,聚焦‘强人工智能’方向,加大在汽车电子、智能仪表、消费电子、安防、智能家居和工业控制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布局。”

● 本报记者 任明杰 王婧涵


(相关资料图)

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

中国证券报:人工智能大潮来袭,公司为客户提供哪些产品和解决方案?有哪些具体应用场景?

张曙光:公司布局“强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如触控反馈技术、生命探测技术、材质识别技术、温度与压力测控技术等,利用新一代技术为客户提供产品及应用方案。我们的服务涉及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无人飞行器等场景,可为下游客户提供专用传感器。我们突破视、听、力、嗅等高精度传感关键技术,提升机器对环境的综合感知判断能力。在人形机器人应用中,公司的隐藏式超声波避障传感器、触觉传感器、超声波材质识别传感器、触觉反馈执行器等均可实现感知与执行功能,让机器人越来越智能。

中国证券报:近年来,自动驾驶驶入快车道,这给公司AKⅡ传感器产品的应用带来哪些新机遇?

张曙光: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由L2向L3、L4逐步升级,智能汽车对各类传感器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同时需求将大幅增加。超声波传感器是主动安全件,是自动驾驶的重要辅助传感器,通常一个车型搭载12-14个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搭载率和搭载量将进一步提升。我们是首批实现AKⅡ车载超声波传感器量产应用的企业之一。公司自主研发的AKⅡ车载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具备测距更远、盲区更小、可编码调制以减小干扰等技术优势,符合高度集成化、智能化、小型化的技术发展方向。随着下游客户的应用落地,公司成为国产AKⅡ车载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主流供应商。

中国证券报:公司在智能家电、医疗领域的布局有哪些进展?

张曙光:在智能家居领域,公司的主要产品从单一的超声波雾化换能器及模组,拓展至测距避障传感器及模组、智能流量传感器及模组、气体流量传感器等,主要应用于扫地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空气环境管理、智慧水务管理等。其中,公司在扫地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应用场景已实现量产交付。在医疗设备领域,公司持续投入超声波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尤其在超声波阵列成像及3D超声波技术上持续开展先导性开发。在超声波成像技术上,公司使用面阵列替代传统线阵列方案,通过智能算法实现超声波面阵列3D成像。目前,该项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另外,超声波止血刀、超声波能量头等医疗项目进展顺利。

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布局

中国证券报: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2375万元,同比增长26%。研发重点投向了哪些领域?有哪些新产品问世?

张曙光:我们在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智能仪表、工业控制、医疗、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均加大研发投入。上半年,公司的发明专利累计突破66项,发布的新产品主要包括车载CPD儿童遗留监测传感器、触觉反馈执行器、空调雾化加湿方案、冰箱加湿保险方案、柔性传感器、碰撞感应模组、水箱液位传感器、超声波水下测距传感器、高温流量传感器等。公司未来的产品战略将聚焦“强人工智能”方向。

中国证券报:公司上半年发布的新产品柔性传感器有哪些特点?

张曙光:柔性传感器是公司主要的产品发展路线之一。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数据采集核心部件,柔性传感器可以获取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互信息,实现信号采集与反馈,在触控、压感以及温度、材质识别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性能,俗称“电子皮肤”。公司研发的柔性传感器具备小型化、轻薄化特点,可适应阵列排布,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结合触觉反馈执行器,可为机器人赋予电子皮肤的感知和执行功能。我们的柔性传感器新品正配合下游应用领域进行测试验证。

中国证券报:以消费电子为代表的新业务放量,成为助推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具体有哪些布局?

张曙光:在消费电子领域,我们的主要产品为压触传感器和执行器。其中,压触传感器用于取代传统机械按键或电容式触控键,可用于手机、智能音箱、耳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压触执行器属于新一代触觉反馈产品,应用场景广泛,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以技术创新应对“内卷”

中国证券报:“进口替代”是公司的经营策略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如何实现自主创新?

张曙光:公司产品具备独特的技术,实现“进口替代”并非简单地进入这个市场,而是有自己的创新。以超声波传感器为例,经过二十多年的技术研发和积累,我们在换能芯片制备、产品结构设计、智能算法和精密加工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包括声波频带控制技术、高稳定性信号平衡芯片技术、微型芯片加工成型技术、管段流畅设计技术、超声波波速控制技术等。“进口替代”不是简单复制,复制替代在市场上行不通,必须有创新,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行业“内卷”?公司如何应对?

张曙光:“内卷”很大程度上是同质化竞争造成的。面对“内卷”,我们会更多捕捉新的应用场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比如,在汽车应用领域,现在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非常热门,但ADAS中的智能座舱、虚拟开关等还有很大完善空间。面对“内卷”,我们要提升技术水平和用户体验,通过产品差异化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提升工艺和制造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开辟新的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证券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在此背景下公司有哪些长远战略规划?

张曙光:公司制定了五年战略规划,将实现四个维度的升级:产品升级、技术升级、客户升级、组织升级。未来,公司将分步在汽车电子、智能仪表、消费电子、安防、智能家居和工业控制等领域实现产品升级、技术升级、客户升级,产品往一体化、模组化、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公司围绕智能驾驶、服务机器人等强人工智能场景持续深耕,面向客户通过产品升级、技术升级、组织升级,提供适用于新场景的产品。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三个募投项目开展深度布局,积极融合行业优势资源,以应对外部市场变化,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