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市南部县:文化惠民 让群众生活更多彩
2025-02-13 11:47:40来源: 中国网
城市书房吸引不少孩子阅读
南部县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县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探索“文化+”融合发展之路,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伴随一个个文化活动阵地建成、一项项文化惠民活动开展,如今的南部,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已延伸至基层,实现了文化惠民零距离,让群众的生活更加多彩。
惠民展演精彩纷呈
前不久,家住南部县新华路白鹤香洲小区的孔凡菊老人听说新世纪广场有惠民演出,便约上亲朋好友一同前往观看。
表演现场,歌曲、舞蹈、小品等丰富多样的节目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看,台上歌声飞扬、舞蹈优美,台下热情四溢、互动不断,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热烈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个人。
“节目太精彩了,让我们看得非常过瘾。”孔凡菊高兴地说,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文艺演出,感觉非常幸福。
“此次惠民演出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文化公益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蜀北街道新华路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节日期间,步入景区,精彩纷呈的节目表演令人目不暇接。舞龙舞狮、西水地灯、金钱板、川剧变脸等非遗节目,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我们从重庆过来旅游,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么精彩的非遗表演。”游客杨俊说,升钟湖不仅风景秀丽、环境宜人,更有灿烂的文化,这一趟来得很值。
升钟湖的文艺表演活动是南部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常态化开展文艺展演活动,让群众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享受视听“盛宴”,不仅最大程度满足了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更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达到了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的效果。
“文艺演出持续上演,擦亮了群众生活的幸福底色。”该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惠民演出不仅能提升群众文化素养,而且能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为美好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活力。下一步,将继续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文艺展演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氤氲书香润泽心田
工作累了,去城市书房阅读放松;农闲之时,去农家书屋阅读“充电”……这是南部人的“阅读日常”。书香四溢的南部有众多阅读阵地,群众充分享受“悦读”时光。
在该县定水镇二龙场村,农家书屋成为村民们农闲时最爱光顾的地方。走进书屋,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书架。从党史学习教育读物到农村实用技术手册,从健康科普知识到文学艺术作品,各类书籍应有尽有。
“过去,村里没有文化阵地,群众生活很单调。”该村党支部书记高明全说,近年来,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二龙场村依托文化惠民工程,把农家书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抓紧抓实,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二龙场村的农家书屋里,除了存放着琳琅满目的各类书籍,还打造了“有声农家书屋”,村民只需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从党的声音、农业科技、科普实践、文学名著等多个模块“听书”。
“以前完全没想到,不出村就能学到种植养殖知识。”村民高怀朗是农家书屋的常客,只要有空闲时间,便会到书屋读书看报。他说,农家书屋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成为了大家增收致富的“加油站”。
在南部乡村,农家书屋逐渐成为文化地标和精神家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在城市,城市书房同样让忙碌的市民有了一处心灵栖息地。
近日,走进南部县城市书房状元文化分馆,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图书。静谧的环境里,读者们徜徉书海。
“环境优雅,藏书丰富,在这里读书很有氛围。”家住附近的夏女士说,自己喜欢安静的阅读空间,书房离家不远,闲暇时候,她就会到这里跟书籍来一场“约会”。
近年来,南部县将阅读空间嵌入县域的各个角落,逐步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让农家书屋、城市书房变成低头笔墨香、抬眼是风景的公共文化服务高地。
“下一步,将依托县文化馆、图书馆、9个城市书房及4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点)、491个农家书屋,构建起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全县人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为推动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与热爱,前不久,南部县孔氏折扇“妇女微家”非遗课堂走进南部县第二小学,让学生们亲身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课堂上,孔氏折扇非遗传承人孔明珠根据小学阶段儿童的心智特点和学习习惯,将复杂的制扇程序简化为“磨大骨—磨小骨—绘扇面”三个环节,并手把手地向学生们传授折扇制作技艺,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孔明珠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孔氏折扇的起源、构造、分类、展现形式以及申请非遗的历程,带领大家近距离地观察折扇的精细构造等。
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全神贯注,教室里削刀、打磨、刮骨、抛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美妙的劳动交响曲。大家纷纷感叹,原来制作一把折扇竟然需要如此多的工序和技巧,真是太有趣了!
“让孩子们在亲手操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孔明珠说,让非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是传承的重要一步。
前不久,南部县硬笔书法协会的书法爱好者走进该县三清小学,为校园文化注入了一股浓郁的墨香。
课堂上,书法老师向学生们讲解了书法艺术的重要性,并向学生示范握笔姿势和运笔技巧。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对书法的好奇与探索之心被充分点燃。
随后,书法老师手把手教同学们书写,从最基础的坐姿、握笔姿势开始,耐心引导同学们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无论是笔画的顺序、结构的布局还是书写的节奏、力度的把握,书法老师一一细致讲解,让同学们在书写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形态之美、结构之美。该活动在充实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让非遗文化更好地得到传承。
非遗保护,关键在传承。近年来,南部在中小学开设非遗兴趣班,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注入新的活力。“未来,将秉持初心,持续开展更多的文化传承活动,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