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电话:010-87873468
您的当前位置: > 资讯 > 国内 >

PERC电池产能集中在四季度释放 降价带来市场新一轮增长

来源:索比光伏网 编辑:pvnews 点击数:时间:2019-04-23
导读: 目前高效组件方面,行业普遍认为PERC仍然是无可争议的霸主,产业配套和技术最为成熟,但现在HIT、IBC电池发展也很快,同时更容易做到更高转换效率。 2019年,光伏产业风云变幻,光伏政策调整,技术进步,新的竞争策略,新的商业模式也随之而来。对于光伏制造
  目前高效组件方面,行业普遍认为PERC仍然是无可争议的“霸主”,产业配套和技术最为成熟,但现在HIT、IBC电池发展也很快,同时更容易做到更高转换效率。
 
  2019年,光伏产业风云变幻,光伏政策调整,技术进步,新的竞争策略,新的商业模式也随之而来。对于光伏制造企业来说,在新技术、新思路方面,选择甚至大于努力。
 
  目前高效组件方面,行业普遍认为PERC仍然是无可争议的“霸主”,产业配套和技术最为成熟,但现在HIT、IBC电池发展也很快,同时更容易做到更高转换效率。因此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投资成熟的PERC技术,还是瞄准下一代技术?投资PERC会不会陷入市场红海?新技术是否在成本方面暂时居于劣势?
 
  同时,从未来前景看,新的技术是否会对PERC技术形成挑战,PERC技术的潜力还有多少待挖掘,都值得商榷。在近期由TüV莱茵举办的 “质胜中国”光伏盛典之“莱邀大咖谈”交流会上,邀请了数位光伏产业资深专家和企业领袖,来为市场解读在PERC浪潮下的光伏电池与组件走势。
 
  对PERC技术颠覆是否存在?
 
  上海市太阳能学会理事长沈文忠教授认为,现在光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PERC这几年快速进步,快速推进,包括更先进的技术,都在推进当中。所以之后的产业技术迭代周期,我认为会越来越短。”
 
  “我认为PERC还有很多潜力可挖,中国光伏技术在不断进步,工艺、材料、装备大部分都已经实现国产化。”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吕俊指出:“PERC转换效率在提高,但是成本一直在降低,并不是说通过提高成本的方式来转化效率。我个人感觉,PERC至少还有两、三年的优势,期间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工作还能持续推进。”
 
  吕俊是做技术出身,他谈起技术路线竞争时说道:“在我们这个行业当中,确实存在竞争,但同时也别忘了我们还要有共同进步、共同推动的责任和义务,我非常希望先进企业们能够联合起来制定一个行业的通行标准,实现全行业的成本降低,不要相互制造不必要的门槛,导致我们在客户端的成本有不必要的增加。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能推动和实现这样的状态。”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谢健则更为乐观:“我认为至少在三年内,行业没有其它技术可以取代PERC成为主流,新技术替代现有主流技术需要几个条件:首先是设备、材料等配套供应逐步成熟;其次市场投资往往会倾向于保守,选择最主流的产品;最后PERC技术还能进一步挖掘潜力。”谢健指出,实际上PERC技术从2015年开始发力,2016年许多企业扩产该技术,直到2018年才真正成为主流产品,也用了三年时间,所以无论是从市场还是从研发的角度看,PERC三年内的地位会相当稳固。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指出:“当前有很多新型的、前瞻的、先导的技术,会不会出现一些颠覆性的技术?在这个阶段,我认为应该不讲颠覆,不讲取代,而是以更开放的心态去观察和鼓励。”
 
  谢健认为,由于现在PERC电池供不应求,目前成本优势没有发挥,但实际本身的成本还有下降空间。未来下游企业在零部件选型时,更关注整体成本的优势,所以如果纯粹从市场的角度很难出现颠覆性的产品。
 
  PERC组件产能四季度集中释放,降价带来市场新一轮增长
 
  谢健同时指出,虽然PERC电池有一定的降价空间,但今年组件不一定会有太多降价的情况。“PERC电池每瓦成本低于1块钱,现在卖的是1.2-1.3元,这在整个环节上的毛利是属于非常好的。整体而言,现在PERC的市场需求比较旺盛,降价需要等到国内PERC电池企业稳定,我估计要到年底。”他补充说道。
 
  吕俊认为光伏组件价格与市场规模交替相互影响。“今年四季度各家工厂PERC产能会有比较大的释放,可能新增20GW,建成后PERC电池产能将达到60GW-70GW,改变目前供不应求的局面。届时迎合行业迈向平价的需求,可能会成为市场的一个拐点,光伏产业迎来新一轮的增长,但与此同时,电池和组件的价格也会随着市场变化产生一定的波动。”
 
  TüV莱茵大中华区太阳能服务光伏组件总经理章翊驰认为平价上网的进程不会停滞。“在行业探讨平价的时候,需要考虑组件、系统设计、组件实际发电量表现等多个方面。同时,对于新型零部件的把控和测定非常重要。例如:现在业主非常关注双面组件对自己的电站发电量提升到底有多少,TüV莱茵在2016年成立相关的工作小组,进行了一系列测试,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让供需双方都有据可依。”
 
  光伏产业需要怎样的中国制造
 
  章翊驰总结了中国光伏产业的三次飞跃。“从最开始的大型工厂制造商,全世界的制造基地,转变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再到后来成为全世界的研发中心。这中间三个跨度非常大,一流的企业投入了大量成本在研发和标准化的工作中,我很高兴中国光伏企业现在取得这样令人瞩目的进展。”
 
  以前经常有人说光伏产业门槛不高,全部依赖设备,但过去一两年,设备选择的风险越来越高,对专业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光伏产业的精度不断升级。自2008年起,一大批半导体行业人才进入光伏业,对产业技术提升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十年后,光伏产业的工艺与精度正向着半导体产业回归。高精度的军备竞赛是否会导致成本上升?
 
  吕俊谈到:“高精度一定是高成本吗?我对此持保留意见。我刚进光伏行业的时候,负责把半导体行业应用比较多的装备引用到光伏行业来。从一方面来说,结果很成功,电池转换效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个人觉得是失败的。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这些设备其实并不完全适合光伏行业,只是把半导体行业的设备直接引用过来,然后尺寸做大,把速度加快,仅此而已。这样做却存在一个问题:半导体行业对产能的设计考虑与光伏行业的要求不在一个体量上。”
 
  吕俊和半导体专家探讨后发现:半导体行业一些设备一年的产量,在光伏行业可能一天就做完了。所以后来中国光伏企业将精力集中在半导体的装备、技术、方案的光伏化,包括提升生产效率、产量和产品品质。
 
  在这个过程中,即使以半导体行业的标准来看,中国光伏产品整体的成本大幅降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他们没有需求和动力降低这些成本,而光伏则不同。吕俊认为,随着光伏技术的进步,产业会不断借鉴更高端的技术,然后把它低成本化或者光伏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产品品质、效率、性能、可靠性、寿命等全面提高,反倒帮助光伏行业实现成本降低。
 
  谢健指出,随着工艺越来越复杂,工序越来越多,总的固定资产投资要增加,但因为提高了效率,折算到每瓦的成本是降低的。“我12年前入行的时候,行业量产效率是14%、15%左右,现在超过了22%。看上去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很多,但折到每瓦的成本反而是下降的。”
 
  另外谢健还认为,将半导体产业对制造管理的水平,对工艺和质量的控制,引入到光伏产业,光伏制造从原来的实验室制造转变为真正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制造,可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最终使成本下降。
责任编辑:pvnews

欢迎太阳能光伏企业新闻投稿及太阳能等新能源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PVNews 京ICP备12015047号-1
Top